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中考精选测试题

求七下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测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学情调研试题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卷面书写(5分)
本试卷卷面分5分,请认真书写,保持试卷卷面整洁。
二、积累与运用(3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3分)
A.葱茏(lóng) 惩戒(chéng) 犷野(guǎng) 畏罪潜逃(qián)
B.蜷伏(juán) 悲怆(qiàng) 苍穹(qióng) 眼花缭乱(láo)
C.娴熟(xián) 抽搐(xù) 不羁(jí) 慷慨以赴(gǎi)
D.窥伺(cì) 遒劲(qiú) 庇荫(yīn) 狼亦黠矣(xiá)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3分)
A.不动声色 一尘不柒 妄下断语 目瞪口呆
B.斑斑驳驳 生意葱茏 进退维谷 略胜一筹
C.眼花嘹乱 秩绪井然 石破天惊 慷慨以赴
D.遒劲有力 相得益章 面面相觑 狂放不羁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剽悍(勇猛,强健)
B. 苍穹(天空) 观瞻(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
C. 娴熟(熟练) 遒劲(雄健有力) 悲怆(非常悲伤)
D. 不羁(不受束缚) 怅然(愉快的样子)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在相关海域不断挑起事端,令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B.曲阜作为一座旅游名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观
光游玩。
C.假烟制售团伙气焰嚣张放荡不羁,但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了。
D.多读好书能增长知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与书为友让人获益匪浅。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日前播出后,观众反应异常强烈,简直到了人人谈论的程度。
B.食用一包油炸方便面所摄入的油量高达30克,这已是每人每天摄入油量的上限。
C.端午节的习俗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无限生活的向往。
D.这部电影,我很熟悉,因为它是一部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励志片。
6.古诗及名著填空(13分)
① ,青山独归远。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③赵师秀《约客》一诗中,常常被后人用来形容江南梅雨季节的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的两句是: , 。
④赵翼在《论诗》一诗中表明第个朝代都会有影响后世人才的两句诗是:
, 。
⑤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写时世之凋敝与人生之感慨的两句是:
, 。
⑥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三人是 、关羽、 。
⑦《水浒》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 宋江、“黑旋风”李逵、“豹子头” 等,小说还讲述了大闹野猪林、 、拳打镇关西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猫》中记叙了作者的家里曾经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认为第三只猫因为偷吃鸟,所以死有余辜,感到高兴。
B.《斑羚飞渡》中斑羚舍弃个体生命来挽救种群的本能是人类逼出来的。
C.《马》的作者是法国博物学家布封。他花费40年,写成《自然史》。
D.《华南虎》的作者由于有过束缚自由的惨痛经历,才对笼中虎的悲愤心灵更加理解。
8.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是这段话组成排比句。(2分)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 ;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三、诗歌鉴赏(6分)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9.诗歌第一句中的“李杜”分别指谁?第四句中的“风骚”又指什么?(4分)
10.诗中采用了怎样的手法?突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分)

四、文言文阅读(21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解释加点词语:(6分)
①缀行 ②并驱如故 ③顾野有麦场
④弛担持刀 ⑤屠暴起 ⑥狼亦黠矣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3.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3分)
A. 乃悟前狼假寐 蒙乃始就学 B. 徐喷以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学而时习之 D. 久之,目似瞑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本文按照屠户  、惧狼、 、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       ”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现了屠户的       。(4分)
15.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4分)

五、课内现代文阅读(18分)
⑴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班羚调换位置。
⑵它们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⑶绝大部分老班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⑷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在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⑸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⑹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教。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侨。
⑺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6.第(1)段中作者描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其用意是什么?(3分)
17.作者在第(4)段中连用两个“我没想到”“我更没想到”好吗?为什么?(4分)
18.请从选文中找出一句最能体现的“斑羚”精神的话抄写下来。(3分)
19.第⑹段中描写了彩虹,请写下来并谈谈这样描写彩虹的作用。(4分)
20.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当时的狩猎者之一,看到斑羚飞渡的壮举,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4分)
六、散文阅读(17分)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在我的印象中,蒲公英永远属于那种十分普通的小草。许多地方的田野山坡、路边墙角,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蒲公英的花朵和果实,富有浪漫的诗意。它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纯粹的金黄,花形与菊花一般大小,风韵也不在菊花之下。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微风一吹,它们便像一朵朵降落伞似的,飘飘悠悠随风而去。
我曾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作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虽得以放任地滋长,自由地繁衍,快意地沐浴着酣畅的春风和雨露,但竟然全长得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它们要么猥琐而呆板,要么苍老而枯黄,不能给人以更多值得咀嚼和品味的东西。也曾见识过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开紫色的花,枝叶和花朵都远比野生的肥硕壮实,但又觉得在那绚丽雍容的表象背后,总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俗气和肤浅,空有华表而缺乏内在的质感。
我先前工作的单位小院,也是随处可见蒲公英的生长,而且越是路边墙角,越是石阶缝隙,生长得就越加旺盛。即使是那些已经浇灌了厚厚的混凝土面的院坝和走道之间,只要有哪怕是一丝丝龟裂的缝隙,它们都能扎根繁衍。单位曾组织我们将院里的蒲公英一次次地当作杂草垃圾铲除,但只要雨水一浇,过不了几天,它们又会滋长出鲜活的嫩芽。纵然把它们连根拔了,到第二年的春天,和风一吹,雨露一润,它们又重新萌发出新枝嫩叶,而且比上一年长得更茁壮,更旺盛。
那些生长在路道和台阶之间的蒲公英,为了避开行人的践踏和伤害,全都卧石而生,伏地而长。为了生存,它们刚一破土,就懂得向大地匍匐,懂得以一种隐忍和有度的伸曲来保护自己。这些生存在极其艰辛困苦甚至几近绝境的不毛之地的蒲公英,首要的课题就是想方设法地存活下来,然后长叶开花,繁衍后代。
在万物芸芸的自然界,蒲公英永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它没有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海棠“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的得宠。但它总是默默而又尽情地开出黄色的小花,结出褐色的瘦果,为自己、为后代绵延生命的血脉。
每当看到这些卑微的蒲公英,我都为它们的生命内涵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同时,我又惊异于同一类型的生命,处在不同的生存境遇中,它们所呈现的生命状态竞有如此的区别和差异。草木无性亦有性,世人有知亦无知。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面对充满诱惑而又浮躁的社会现实,倘若我们在羡慕那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的富贵生活,沉湎于碌碌无为、
得过且过的平庸日子,哀叹社会不公、自己又怀才不遇时,想想那蒲公英,它会是一帖清热降火的良药,使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将心态变得平和一些,心灵变得洁净一点。
21.“卑微的蒲公英”具有哪些“生命内涵”?请分点简要分析。(3分)
2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分)
①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
②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
23.第3段写“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和“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其作用是什么? (4分)
24.请简要指出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
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学情调研
1.A 2.B 3.D 4.C 5.C 6.略7.A 8.略 9.李白 杜甫 10. 古今对比 古今之人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 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
11.略 12.①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②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13.D 14.遇狼 御狼 目似瞑,意暇甚  机智勇敢15.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6.作者对老斑羚是否会全体献身表示怀疑,但事实证明,老斑羚没有贪生怕死,由此更突出作者对他们的敬意。 17.好。使意思层层递进。突出了“我”对斑羚绝境求生时所表现出的智慧和献身精神由衷心的敬佩,及对老斑羚死亡的痛惜。18.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在机会。 19.(1)烘托了斑羚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壮美。(2)渲染出了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20.略。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21.写蒲公英不择地势,历经磨难仍旺盛生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写蒲公英为避开践踏和伤害,卧石而生,伏地而长,表现出隐忍和有度伸曲的生存智慧;通过与牡丹、桃花、海棠的美艳得宠对比,再现出朴实无华,甘于寂寞的品质。22.①通过‘洁白如雪’‘轻盈如羽’‘小伞’等比喻,从颜色、形态、形状等方面写出了蒲公英果实的特征,表现富有诗意般的可爱。②将蒲公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人的自我束缚。胸襟狭窄的心态对比,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23.①与后面写的卑微的蒲公英形成对比,衬托出生长在墙角。缝隙中的蒲公英的生命的内涵;②用以说明同种类的生命,处于不同的生存境遇,会有不同的生命状态。24.做人要像蒲公英一样,面对充满诱惑和浮躁的社会,平和而积极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生命的意义。
文章来

马不停蹄
老马识途
马首是瞻
笑面虎
铁公鸡
井底蛙
丧家犬
地头蛇
替罪羊

Excape嘉 一级 | 我的知道 | 消息(9) | 空间 | 应用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应用 礼物
投票
分享
HOHO
照片PK
更多应用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升学入学 > 中考
语文版2009年秋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浏览次数:795次悬赏分:20 | 提问时间:2009-11-1 19:35 | 提问者:qq418587725
我要答案快点啊 急问题补充:

都不是还有吗快点啊

推荐答案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一)
一、知识积累卡片
1.课文主题概述
读《论语》六则,犹在聆听一渊博长者讲学习态度和方法;《期行》告诫我们“信”是立世之本,从小要做一个守信人;《乘船》讲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在《伤仲永》中王安石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木兰诗》讲述木兰代父从军,建功还乡的故事;《回乡偶书》诗人年老回乡的感慨和见闻,有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无所适从之感;《夜雨寄北》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抒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淮上与友人别》写春天里的离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
2.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
《<论语>六则》
愠(yùn):怨恨,心里不满 故:旧,指学过的知识 知:理解,领会 罔(wǎng):迷惑不解 殆(dài):危险,指“学业上陷入困境” 敏:聪明 是以:因此 厌:满足 诲:诱导,教导 从:采纳,听从
《期行》
期:约定 委:丢下,抛弃 引:牵引,拉 顾:回头看
《乘船》
辄(zhé):当即 幸:幸而,恰巧 尚:还 可:肯,同意 舍:扔掉,抛弃 纳:接纳,接受 托:请托,请求 宁:难道 邪(yé):吗,表疑问 拯:救助
《伤仲永》
未尝:不曾,从来没有 求:索要 异焉:对此感到惊异 旁近:附近,指邻居 为:作,这里是“题写”之意 收:聚,这里是“团结”的意思 自是:从此 就: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 文理:文采和道理 可观:值得看 稍稍:纷纷 丐:求,索取,这里是“花钱请(仲永题诗)” 利其然:认为那样有利 环谒:四处拜访 称(chèn):相当,符合 闻:名声,这里指好名声 泯(mǐn):消失
《木兰诗》
市:买 策勋:记功 强:多,余 著;穿 傍:靠近,贴近
《诗五首》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却:再,还 之:往,到 比邻:近 儿女:青年男女 酬:酬答 旧:老朋友 侧畔:旁边 长(zhǎng):增长,这里是“振作”的意思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愉快。
(2)学而不思则罔。 “罔”,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 “识”通“志”,读“zhì”,记,记住.
(4)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吗。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读“pān”,牵,拉。
(6)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
(7)出门看火伴。 “火”,同“伙”
(3)古今异义词
(1)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今义:表可能或能够、许可)
(3)学而不厌(厌:古义:满足。今义:因为多而不喜欢)
(3)去后乃至(去:古义:离开。今义:常用于“到……去”。)
(4)后贼追至(贼:古义:指作乱的人。今义:偷窃行为的人。)
(5)期日中(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6)幸尚宽(幸:古义:恰巧,幸而。今义:幸福)
(7)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8)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渐渐、慢慢地。今义:稍微。)
(9)复到舅家 (复:古义:再,又。今义:重复、往复。)
(10)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普通人,一般人。今义:指大家、许多人。)
(11)即书诗四句(书:古义:写。今义:图书,书籍)
(12)阿爷无大儿(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爸爸的父亲)
(4)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2)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耻”。)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的经常性:每天,天天。)
(4)泯然众人矣 (众人:名词用作动词;变成普通人。)
(5)父异焉 (异: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异,感到惊异,对……感到诧异。)
(6)邑人奇之 (奇: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奇,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7)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宾客,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
(8)父利其然 (利: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利,认为这种情况是有利可图的。)
(5)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何有于我哉? “何有”即“有何”,有哪样。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即“以是”,因此。
何为不可 “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2)判断句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则”、“是”连用,表判断。)
(3)省略句
朗曰:“幸尚宽。”(省略主语“船上”。)
期日中(省略主语“他们”。)
(6)诗文中涉及到的成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 (2)择善而从 (3)不亦乐乎 (4)温故知新 (5)不耻下问
(6)学而不厌 (7)诲人不倦
3.文学常识积累
(1)文体知识
语录体 笔记小说 记叙文 七 绝 七 律 五 律 乐府民歌
《论语》 《世说新语》 《方仲永》 《回乡偶书》《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木兰诗》
(2)作家作品
课 文 作 者 时 代 出 处
《论语》六则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语语》
《期行》《乘船》 刘义庆 南朝宋 《世说新语》
《方仲永》 王安石 北宋 《临川先生文集》
《木兰诗》 郭茂倩编 南北朝 《乐府诗集》
《回乡偶书》 贺之章 唐代 《全唐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代 《李义山诗集》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唐代 《云台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代 《王子安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代 《刘梦得集》
(3)常识积累
1.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唐宋八大散文家:(唐)韩愈、柳宗元;(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3.诚信格言:①言必信,行必果。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名句赏析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选择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故乡儿童天真活泼、彬彬有礼的神态,使人如见其貌、如闻其声。“笑问”二字尤为传神,它既表现出孩子们对客人的亲切、尊敬,又勾画出他们的稚气、好奇的性格特点,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但写故乡的儿童,还不是这两句诗的本意,本意仍是写自己。诗人本是故乡人,对故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回到家乡,却被人当作了客人。这对一个对故乡有深情的人来说,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刺激啊!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尽在不言中。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诗人想像到什么时候能够还乡,和妻子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灯芯烛花,温情细语中又提起现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这情景是想像中的回味,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既有惜别之意,更是宽慰之语,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真挚深厚的情感。它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中,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不无惘怅,却也颇为豁达。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百舸争流、欣欣向荣的景象振奋了作者的精神,激励作者以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代之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既鼓舞人,又感染人。现今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腐朽事物的存在不足为奇,丝毫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进步的、新生的事物是在没落腐朽的废墟旁蓬勃发展起来的。它蕴含的哲理:人生总会有一些挫折和失败,但不能悲观,要相信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总比现在好,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二、课文研读平台
4.重点语句翻译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解读:十二个字科学地诠释了“学”和“思”的关系。“学”和“思”要结合起来,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所获。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
解读: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翻译: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
解读:守约就是讲信用,失约就是不守信用,这是一种好品质,小小元方都懂这一起码道理,且言辞有理,让“友人”无言以对。
(4)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翻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解读:语言描写表现出华昕在贼兵追到的危急形势下,不顾危险,坚持带着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逃难,这体现他临危不惧、急不相弃、一诺千金、帮人帮到底的气概。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
解读:这句诗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所谓“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互相补充,从而使言辞简洁精练。句中身经百战,战死沙场,凯旋归来者,既有“将军”,又有“壮士”。理解互文时不要单看字面意思,一定要上下文联系。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翻译: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解读:“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5、课内语段精炼
(一)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加点的词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俱 有一人欲依附 欲
歆辄难之 辄 王欲舍所携人舍
2.翻译句子:
幸尚宽,何为不可?
3.本文主要通过 描写来刻画人物。
4.主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是什么?
5.华歆与王郎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二)
金溪民方仲永......不使学。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世隶耕 ②指物作诗立就
③稍稍宾客其父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三、实践探究园地
6.课外拓展阅读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③。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②人以其语语之。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7、语文实践演练
(一)
1.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你就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导入语吧!
我的开场白:
2.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 、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 。
3.请你举一个和方仲永相反的例子:
(二)
1.将《木兰诗》改编成一篇情节曲折的故事。
要求:(1)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2)要有细节;(3)情节要合理。
2.根据下表制作附录一“名著引读(一)”的读书卡片:
著作 作者 国家 体裁 主要人物 主题 重要情节
《西游记》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童年》
(语文社)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参考答案:
二、课文研读平台
5.课内语段精炼
(一)
1.都,一起 想要 当即 扔掉,抛弃
2.(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3.语言
4.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言
5.要点:王朗做事只看眼前;华歆做事考虑周密,守信用。 华歆在情况紧急的关键时刻不愿抛下别人不管,患难见真心;王朗轻易许诺,遇到危险想舍人救己,所以华优,王劣。
(二)
1.附属,隶属 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 以宾客之礼相待 通“攀”,读“pān”,牵,拉。
2. ①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②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父为了眼前的利益“不使学”,说明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不继续进取,就不会取得成就。
6.课外拓展阅读
1.D2.D3.①所以我和你是世代交好啊。②人们把孔文举的话对他说了一遍。
③陈韪说:“小的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必还是一样出色。”
4.因为孔文举话中有话,意思是说,想必你小的时候一定非常聪明,所以现在才变得这么笨。
7.语文实践演练
1.手不释卷 孜孜不倦 十载寒窗 废寝忘食
2.韦编三绝 悬梁刺股 雪窗萤几 凿壁偷光
3.(1)爱迪生先天不足,后天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2)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勇敢扼住命运的咽喉,勤奋努力,终于成为音乐大师。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二)
【单元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燕山(yan) 胡骑(ji) 机杼(zhu) 环谒(ye)
B.华歆(xin) 邑人(yi) 优劣(nie) 泯然(min)
C.军帖(tie) 可汗(han) 朔气(shuo) 城阙(que)
D.宦游(huan) 曲阑(lan) 云鬓(bing) 辔头(pei)
2.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的字词。
①诲人不倦(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朔气传金柝( )④元方入门不顾3.下列各句中的数目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两个的分别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仲永生五年
C.军书十二卷
D.又七年,还自扬州。
E.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5.按要求填空。
①如果你的一个同学被其他人误解了,但他并不生气,仍像从前一样去宽以待人,你这时就可用我们学过的《〈论语〉六则》中的一句话来表扬他。这句话是“ , 。”
②《木兰诗》中的“ , ”两句揭示出了战地生活的艰苦。
③你的一个最要好的同学要到外地去读书了,送别的时候你可以引用王勃的两句诗“ , 。”来和他共勉。
6、下列句子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
⑴默而识之( )⑵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⑶传一乡秀才观之( )
⑷友人惭,下车引之( )⑸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尊君在不。
D、择其善者而从之。
第二部分:
(一)木兰诗
卿卿复卿卿,......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9.画线的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写出了 。
10.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 。
11.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2.第四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略写?
1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
15.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16.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17.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入门不顾。
18.将文中画线处的句子补充完整。
19.将“君”、“尊君”、“家君”正确地填人文中的A、B、C处。
依次是:
20.找出描写友人神态的词句写在下面。
21.友人为什么会遭到元方的驳斥?你赞同小元方的做法吗?
22.你如何看待“信”和“礼”?
(三)
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注释]①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②拘系:拘押,关押。③庶:庶民,百姓。④按:察看。⑤信:的确,确实。
23.解释加点词语。
①观者莫识( )②还对曰( )③咸仰首叹曰( )④信如其言( )
⑤何以去虫( )⑥以酒灌( )
24.翻译句子。
①此地必秦之狱处。
②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2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
26、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
(四)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7.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
28.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 ”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 ”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 ”相呼应。
29.“敝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 。这是诗人的 ,是艺术的 。
30.“此夜曲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在于 。
31.“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
32.“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种习俗。你能说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
第三部分:写作
学了《伤仲永》后,我们无不为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而感到可惜。如果方仲永及其周围的人是另外一个样子,现在的方仲永又将如何呢?请以《夸仲永》为题写一篇作文,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1.A 2.①教导②相符、相当③北方④回头看 3.AC 5.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⑴知识⑵仲永⑶仲永写的诗⑷元方⑸书具 7.D 8.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意近即可) 9.排比。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10.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11.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12.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的生活。由于诗的重点在于颂扬她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所以对战场和战争略写。 13.A 14.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5.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16.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17.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1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9、依次是:尊君、君、家君 20、友人便怒;友人惭 21、因为友人无信无礼;“信”,是立世之本,友人无信还无礼,小元方据理反驳,做得好。 22、“信”是立世之本,“礼”是做人之本。 23.①识辨②回答③都④确实⑤除去⑥用 24.①这儿肯定是秦朝的牢狱所在的地方。②于是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这虫子就化掉了。 25.传说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 26.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 27、闻 28.暗,春夜,故园情 29.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想像。夸张(注意“满”字的作用) 30.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就是离别的同义词。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激荡起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 31.不对。这既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思念故园之情的还是李白自己。 3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回答时间:2009-11-1 20:17

七年级单元作文
答:七年级单元作文 篇2 教学设想: 1、以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作为示范,在学习文章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写作特点的分析,让学生对范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本单元的作文教学打下感性的基础。 2、利用第二周星期二的阅读课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优秀写人记事作文》、《微型小说选刊》等人物描写非常出色的书籍,扩...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特训答案第六章下?
答: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特训答案第六章篇三 第六单元自测题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痍;悍;怆;盈 2.B 3.1《聊斋志异》;蒲松龄;清 2布封;法布林;法 4.C 5.1骄;骛;驰;骇 2赵高——指鹿为马;管仲——老马识途;孙膑——田忌赛马 3马不停蹄;马失前蹄;马到成功 二、现代文阅读 6....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翁捕虎》教学设计
答:《老翁捕虎》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作者纪昀,选自他的笔记体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文章通过记叙“唐打猎”祖孙俩不费太大力气就制服一只凶猛老虎的经过,说明一切技艺皆从“习”中得来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等因素的...

初中文言文全能达标七年级下册
答: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这人教版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望采纳谢谢! 2. 七年级下册语文目录,人教版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3 丑小鸭 4 诗两首 5 伤仲永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7 最后一课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 土地的誓言 10...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用法相同题
答: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论语八则》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古诗四首》 迢迢牵牛星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登岳阳楼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目录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 《赵普》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 《黄鹤楼》 《于园...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
答: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这人教版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望采纳谢谢! 6.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整理 文言文虚词用法之一、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
答: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他的才能每况愈下,告诉人们: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学习是天才成长的关键因素。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6...七年级下册语文提纲1一、字词部分(一)字词读音攒cun 拗ǎo 确凿qu zo 菜畦ci q 桑葚sāng shn 轻捷qīng ji 蟋蟀xī shui 臃肿yōng zhǒng 脑髓nǎ...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答: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分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

河南省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题目及其范文
答:初一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我也追星1500字 初一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我也追星900字 初一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追星族曰450字 更多 七年级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大全 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学戏750字 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戏曲的艺术魅力600字 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老祖宗留下的...

我们老师是要我们自己编一张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1.2.3.6单元综合测试卷...
答: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6.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 朋友,....五作文按中考要求阅卷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