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横排书写在古代是自右至左,现代是自左向右。什么时间开始改的?(请老师提供准确时间)。谢谢。

在古代,汉字是从右向左写的,现在我们又改成自左向右横向书写的,为什么?~

大概最少要从“竹简”时代推究?还是要溯求到“甲骨”时代?为什么是“右起,竖行”我想肯定不能用“习惯”和“偶然”解释的.
竖行能不能解释为甲骨文是刻字,实际操作从上往下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再有书写工具无论是竹简木简,竹木纹理都是自上而下,书写起来自然是自上而下方便。
不过因为无论左右或者右左,看起来似乎都不存在实用问题,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竹简是有专人制作的,然后再写,这样方便,宫廷尤其如此,而民间那时候会写字的都不多,所以文化基础决定了日后的所谓习惯。这是前提一。
古书为韦编竹简 大部分人为右手强势 拿起书来自然而然的左手持简卷 右手徐徐拉开阅读 长期的多数人的习惯就成为后世的竹简装订习惯 待到纸张棉帛出现后必是延续竹简时代的书写阅读的习惯了
设想一卷竹简,我们看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习惯左手卷成一卷,然后右手向外牵拉着看。从书顶(用现代版书来指出这个视角吧,例如向左翻的书,将封面面向自己,若此时书呈水平放置,则向外的那一侧为书顶,若竖直放置,则向上一侧为书顶)向书看,我们可以肯定它是顺时针向外卷起来的一串竹简,也由此,左手不断的展看,右手牵拉,而后阅读自然方便,也由此,形成了自右向左书写的习惯。

后面改成现在的书写习惯应该是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吧,那时候陈独秀等人提倡白话文,形式仿西,比如加标点。书写自左向右,也是仿西。(我不是很确定)
不过现在我认为,从左起是比较“科学”的。
原因在于,基本上,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向右的,如果横行文,右起笔,必然会造成每写完一字,就向反方向移笔。如果写字很多,必然就很影响效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郭沫若先生,便向毛主席提议:改过去竖向的书写方式为横向书写方式,把从右往左改为从左往右。因为人的眼睛,左右转动所看到的角度和区域,要比上下转动所看到的角度和区域都广阔的多。这样横着书写和看书就会减轻眼睛的疲劳程度。同是郭沫若也建议进行文字简写、使用拼音。

改成自左向右横向书写是因为便宜书写,楼上说的很清楚了。
而古代是从右面开始,自上而下的书写,因为中国古代右为贵,上为贵,这样书写是代表尊重别人,出于一种礼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郭沫若,便向毛主席提议:改过去竖向的书写方式为横向书写方式,把从右往左改为从左往右。因为人的眼睛,左右转动所看到的角度和区域,要比上下转动所看到的角度和区域都广阔的多。这样横着书写和看书就会减轻眼睛的疲劳程度。

汉字的书写顺序正式变为由左至右,1954年的学生课本正式变为由左至右,由上到下。1955年10月,教育部和文改会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建议全国印刷品采用横写印刷。

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和各大地方党报开始正式改为横排右行,报面上仅有少部分标题和文章采用竖排。

扩展资料:

清朝末年,一些知识分子学习西洋文化,提倡汉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变传统书写方式,改用从左到右的“横行”排列方式,1909年中国已有了用“横行”排版的书,它就是提倡拼音文字改革的刘世恩写的《音韵记号》一书。

参考资料来源:东楚网-“红色布告” 一个时代的印记

人民网-第五次:1956年1月1日 由竖排版改为横排版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报头成长记



〖近代:开始横写〗
清朝末年,一些知识分子学习西洋文化,出现了汉文里经常引用外文、书写阿拉伯数字、使用新标点符号等情况,汉字竖写就显得很不方便了。于是,知识界开始提倡汉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变传统的竖行书写方式,改用从左到右的横写排列。1892年出版的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开始使用横排,有55篇横刻的汉字与切音字的对照读物。1904年出版的严复写的《英文汉诂》是中国第一本完全横排的书,而且从左起横排,开横排风气之先。接着,1906年出版的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一书,也是全部采用横排,该书“文字自左横读至右”。1909年提倡文字改革的刘世恩写的《音韵记号》一书就是横排。刘世恩在书中讲解拼音方案,说是“无师自通,兼识汉字”。1915年1月,留美学生组织的中国科学社在上海创刊《科学》杂志采用横排,“以便插写算学物理及化学诸方式”。 当时提出左起横排的理由,主要有如下几点: 汉字没有自右而左书写的字,所有的汉字都是从左边开始书写的,左起横排跟汉字的书写方向正好一致。 科学书籍中的公式都是左起横排的,左起横排跟数理化的公式书写方式一致。 如果中文的文章中引用外国的人名、地名,外国人名、地名也都是左起横排的,如果右起竖排,排印和阅读都不方便。 1917年,钱玄同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三期上著文指出:“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颇为省力,若纵视上下,则一俯一仰,颇为费力。以此例彼,知看横行易于直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文、西文,一字笔势,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则汉文右行,其法实拙。若从西文写法,自左至右,横迤而出,则无一不便”。他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述了横排的优点。1919年11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六期上开了“中文改用横行的讨论”专栏,进一步申述左起横排的优点。有人说,如果中文的排印“自右而左,所以写到第二行的时候,手腕就碰到第一行;要是遇到不容易吸墨的纸,都要印到手腕上了”,如果改为自左而右书写,“则可免此病”。有人根据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具体分析了人体眼球的构造以及阅读时眼球运动的情况,指出眼睛“左右容易看,上下看困难”,因此断定“横读容易,直读困难”。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新青年》杂志编辑钱玄同,在《新青年》1919年3月第3期上,刊载了他致陈独秀的公开信,对汉字“竖改横”的做法,发表了见解。他说:“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甚为省力,若纵观上下,则一仰一俯,颇为费力。以此例颇,知看横行较易于竖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字、西方,一笔一势,罕有自右至左者。汉写右行,其法实拙。若从西方写法,自左至右横迤而出,则无一不便。”以后,钱玄同又在《新青年》连续发表四篇公开信,积极倡导“竖改横”的主张。随着新文化运动的逐步兴起,汉字改横写终于渐渐为国人所接受。五四运动以后有一个时期,很多书刊都采用横排。例如,“创造社”的文艺作品,鲁迅的《两地书》,大部份科学著作和进步的社会科学书籍,还有一些的剧本和诗集,都采用左起横排。但后来由于国粹势力的抬头,指责横排“大逆不道”,是像螃蟹一样横行的“蟹行文字”,直排又卷土重来,甚嚣尘上。横排的推行步履维艰。

〖当代:正式横写〗
·1955年1月1日,一元伊始,万象更新。刚刚收到《光明日报》的老订户们惊讶地发现,他们熟悉的报纸变了,昨天还是从上到下竖着排列的文字今天竟然一行行横着走了起来。这一来,看报纸的状态全变了,原来是从上到下一边读报一边点头,现在可倒好,这从左到右的排版方式让人看报时整个儿变成了一边读报一边摇头。
·也就在这一天的《光明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为本报改为横排告读者》的文章:“我们认为现代中国报刊书籍的排版方式,应该跟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它的需要而改变,应该跟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中国文字的横排横写,是发展趋势。”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4月,曹伯韩发表了《我们主张采用横排的版式》的文章,提倡横排。1952年2月5日在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的成立大会上,郭沫若提出了中文“必须自左而右地横行”的建议,他说:“就生理现象说,眼睛的视界横看比直看要宽得多。根据实验,眼睛直着向上能看到55度,向下能看到65度,共120度。横看向外能看到90度,向内能看到60度,两眼相加就是300度;除去里面的50度是重复的以外,可看到250度。横的视野比直着宽一倍以上。这样可以知道,文字横行是能减少目力的损耗的。”由于学者们的提倡和政府的支持,横排的推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据统计,1954年第三季度,全国出版的书籍共2603种,其中横排1193种,竖排1410种,几乎是平分秋色。1955年元旦,《光明日报》改为横排出版,在《为本报改为横排告读者》中说:“我们认为现代中国报刊书籍的排版方式,应该跟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它的需要而改变,应该跟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中国文字的横排横写,是发展趋势。”1955年10月,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作出决议:“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广报纸、杂志、图书的横排。建议国家机关、部队、学校、人民团体推广公文函件的横排横写”。这样,从1956年1月1日开始,我国的《人民日报》和地方报纸一律改为横排。此后,除了古籍之外,各种出版物都改成了横排。
·而这时,离陈嘉庚先生提出“汉字横书”已经过去5年多了,那是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陈嘉庚正式向大会提出了中文书写应统一由左而右横写的提案。
·从竖到横的排列阅读,对中国文字的书写方式是个极大的变革。很多人对此有一种措手不及的难以适应。王润是当年《光明日报》印刷厂的排字工人,他也亲身经历了那一场变革:“作为排字工人,当时特别不习惯由竖排改成横排,那时车间里有20多个年轻人,开始都很不习惯。因为字面方向都是朝着一个的,经常排着排着又排成竖的了,大家彼此对这种情况都心照不宣,发现出错后就会自嘲地笑笑,然后立刻更改,这种情况出现了好几次,大约一个星期之后才渐渐适应过来。”
·《光明日报》是当时在知识分子里影响最大的报纸,而偏偏知识分子对文字非常敏感。于是,面对面目一新的《光明日报》,有人欢迎,也有不少人批评。就是记者们也有些不适应,交来的稿子还是习惯竖着写,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编辑部特别印刷了一批稿纸,由以前的竖格变成了横格,发给大家使用,从稿纸的变化上强制改变这些记者的习惯。
·有读者写信到报社反对,呼声最高的是诗人和书法家,因为古诗和书法一向是竖着写的,现在要求改成横的,有些人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有读者在信中说:“看着现在的报纸,感觉就好像把一幅山水画倒着放了,怎么看怎么别扭。”
·于是,有人专门搞了一次专项实验:挑选10名高三优等生,分男女两组,让他们阅读从同一张《中国青年报》上精心选择的抒情短文。结果差距明显:横排版的阅读速度是竖排版的1.345倍。

辛亥革命吧?

中国古代汉字书写是竖行,这大约和汉字初期的书写材料是木简、竹简,书写工具是毛笔,汉字是方块字等有关。
等到汉代以后纸虽然发明出来,但汉字书写方式已有很久的历史了,仍然是通行竖写。就是隋唐雕版印刷出现,宋代活字印刷发明后,都仍是竖排竖行。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识分子学习西洋文化,提倡汉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变传统书写方式,改用从左到右的“横行”排列方式。
1909年中国已有了用“横行”排版的书,它就是提倡拼音文字改革的刘世恩写的《音韵记号》一书。

1955年1月1日,一元伊始,万象更新。刚刚收到《光明日报》的老订户们惊讶地发现,他们熟悉的报纸变了,昨天还是从上到下竖着排列的文字今天竟然一行行横着走了起来。这一来,看报纸的状态全变了,原来是从上到下一边读报一边点头,现在可倒好,这从左到右的排版方式让人看报时整个儿变成了一边读报一边摇头。

也就在这一天的《光明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为本报改为横排告读者》的文章:“我们认为现代中国报刊书籍的排版方式,应该跟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它的需要而改变,应该跟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中国文字的横排横写,是发展趋势。”

著名学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人的两眼是横的,眼睛视线横看比竖看要宽,阅读时眼和头部转动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劳,各种数、理、化公式和外国的人名、地名排写也较方便,同时还可提高纸张利用率。

于是编辑们就在一起讨论该怎么做,大家热情很高,却无从下手。这时于友提出不妨按照外国的报纸来改,他曾经学过俄语,当时《光明日报》的地位和前苏联的《消息报》很相似,大家就找来近期所有的《消息报》,仔细研究它的文字排版形式,然后推出了中国第一份文字改版后的报纸——《光明日报》。

而这时,离陈嘉庚先生提出“汉字横书”已经过去4年多了,那是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陈嘉庚正式向大会提出了中文书写应统一由左而右横写的提案。

《光明日报》率先实践后,到1955年11月,中央级17种报纸已有13种改为横排。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至此,全国响应。

字改革内容之一。它包括减省汉字笔画、减少汉字字数两种含义。前者指把笔画繁复的字,变成笔画少的字;后者指一个字原来可能有几种写法,包括正体、俗体、异体等,经过简化后,确定一个为正体,其余均废除。被简化了的汉字称为简化字。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简体字,也就是说,汉字简化工作和简化字,从中国殷商时代就开始了。以后几乎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做了汉字简化工作,都产生过相应的简化字 。如 ,从六国文字到秦统一后的小篆,秦始皇下令的“书同文”,可以看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由官方做的汉字简化工作,小篆对六国文字说来,就是规范字、简化字。以后从小篆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每一次书体变革,都是一次汉字简化工作。楷书定型以后,还有对楷体字的正体、俗体、讹体的甄别工作。现代汉字简化工作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钱玄同、陆基、黎锦熙等人做了很多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辑出版了《简化字总表》。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同时废止1977年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简化字总表》所列简化字是通行汉字的正体。

汉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横着写的
答:但是古代汉字书写的顺序格式却是从上往下竖写,然后向左换行。目前还有的地区(台湾)除了仍然保留古代书写格式外,还采用从右往左横写的格式。古代书写为什么要用竖写格式呢?原来,二千多年前古人书写的材料主要是竹简或木简,竹简狭而长,书写好的竹简用绳子或皮条串起来,能左右卷展,其竹简是竖向的...

汉字的规范书写行款为横写由左至右竖写由右至左
答:横写是现代汉字书写的主流形式,它的排列方式是从左至右,即按照传统的阅读习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这种书写方式适合于现代的书写工具和印刷方式,也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因此被广泛使用。竖写则是古代汉字书写的主要形式,它的排列方式是从右至左,即按照古代的阅读习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这种...

为什么古人写字是从左往右,而不是从右往左呢?
答:中国古文正规的书写方式是:竖书成行,自上而下写满一行后,再自右向左换行。由于汉字的特点,既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竖排成行;同时,汉字也并一定非竖写不可,同样可以横写,既可以自左而右,也可以自右而左横排成行。在历史上,除正规的竖写方式之外,偶而也见有横写的,例如对联中的...

古代人从右往左写字吗?
答:从左往右写。从汉字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因为是右手写字、左手执册,一个字的笔顺自然是从上至下,自左而右的方便。如果从右往左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结字的美观。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

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从左边写到右边的?
答:准确年代在1950年以后。汉字横写古代也有,比如匾额和对联横批,但是那时横写仍是依照右而左的顺序(字数通常很少)。直到解放后出现了横排版的报章才普及了横写,因汉字单字书写顺序是从左到右的,所以大量字横写适宜从左到右,这才改变了古人写字纵排列,由上而下,由右至左的顺序。

汉字横排书写在古代是自右至左,现代是自左向右。什么时间开始改的?(请...
答:汉字的书写顺序正式变为由左至右,1954年的学生课本正式变为由左至右,由上到下。1955年10月,教育部和文改会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建议全国印刷品采用横写印刷。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和各大地方党报开始正式改为横排右行,报面上仅有少部分标题和文章采用竖排。

为什么古人写字总是从右到左,有什么依据
答:如果从右往左写,写左半部时,毛笔势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响结字的美观。而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竖式书写比横式书写更方便,更便于笔势的连贯。3、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为君,为父母...

为什么现在的文字是从左到右边的排列而中国古书都是从
答:古代汉字的排列大多都是「右起竖排」,「以右为尊」。一般的书写方式就是靠右从上到下竖着写,写到底或遇到特殊字词时,往左换行。这样写的方法,可能是受到了竹简编排方式的影响。包括如今,中国台湾、日本等有汉字的国家和地区,它们的许多出版物,都是如此排列。而中国大陆地区,从清末伊始,就有学习...

汉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横着写的?
答:在旧时,我国的文字书写都是从上到下竖写,然后向左转行。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陈嘉庚等学者先后向国家提出汉字“横行”的建议。受当时学术界影响,1955年1月1日元旦出版的《光明日报》率先采用汉字从左向右横行排版的方式;到1955年11月,全国17家中央级报纸已有13家采用横排方式,1956年1...

汉字在什么时候,开始从左往右横着写的?
答:而且从竹简打开的方向就是从右手拿着开端,而左手方便展开。基于这个原因,所以古代的书写方向是从右往左。另外一方面,古人从右边开始书写,也是因为以右为尊。对于古人的书写方式也反映了当时的尊卑观念。二、现代从左往右现在的社会,我们写字是习惯了一个字的笔顺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最为方便,...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