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经典语录翻译

~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享了《史记》经典语录的翻译,欢迎阅读!

  史记经典语录翻译一

   (一)《高祖本纪》

  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4、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5、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沛公增加悬挂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秦军。

  6、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退回驻扎在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现在如果他来了,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您应当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恰巧项伯想救张良的命(使活),(于是项伯)连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就用不能攻杀刘邦

  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这才作罢。

  10、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到南郑时,许多将领和士兵都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

  1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作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12、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队伍中的军官、士兵大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日夜踮起脚跟向东望去,盼着回归故乡。如果趁着这种势头(士气高昂的时候)利用他们,可以凭借此建大功。

  13、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认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而逃走,因此楚军全部溃败。

  14、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既然你们一定认为这样做合适,那我也就从有利用国事上考虑吧。

  1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当初大人常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二哥刘仲勤快努力。可是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那一个多?

  16、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我只是因为丰县人因为雍齿的缘故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

  17、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沛县父兄们仍旧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

  18、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第二天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使跟从),驱马来到鸿门拜见项羽,向他道歉。

   (二)《管仲列传》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之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为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候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这全靠管仲的谋划。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我曾经多次从政却总是被国君贬斥,他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机遇。

  3、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的过失而为羞,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为耻。

  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人们家中财务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仪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居于上位者遵循礼法行事就六亲自然和睦而关系稳固

  5、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所以他的主张平易而容易实行,人们想做的,他就趁机提倡,人们认为不好的,他就顺应着革除掉。

  6、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的。这样一来,统治者和百姓就能相亲相和,这话说的不就是管仲吗?

   (三)《屈原列传》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上官大夫和屈原在朝廷上处于同等位次,想得到怀王的宠信,内心忌妒屈原的才能。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作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要改变,但屈平不同意。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创作了《离骚》。

  4、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忧愁、苦恼、疲困时,没有不喊天的,生病痛苦,内心悲痛时,没有不喊父母的。

  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的文笔简约,他的用语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他描述的是平常事物,但他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

  6、屈平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已经被免去官职,其后齐国想攻打楚国,齐国和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对此很是担忧,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

  7、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张仪到楚国后,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的当权臣子勒尚,并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骗人的假话,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跑了张仪。

  8、翼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希望国君能完全醒悟,社会现实能完全改变,他思念国君,振兴国家并希望国君和社会重走正道的愿望,在《离骚》中作了多次表达。

  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国君无论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推举贤能来辅佐自己。

  10、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可是亡国破家总是一个连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清平的国家却许多代也不出现了,这是因为国君所认为的忠臣并不是真正的忠臣,所认为的贤臣也不是真正的贤臣。

  1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楚国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割,失掉了六郡。怀王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1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脸色憔悴,身体和容貌都想干枯的树木一样。

  1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那?

  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但他们都只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对的一面,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此后楚国一天比一天弱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消灭。

  15、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读过《服鸟赋》,作者认为死与生是一回事,被放逐和被重用都不必看重,我又茫然自失了。



求白话文翻译史记中的这段文字,谢谢。
答:礼是治世辨惑的极点,强国固家的根本,威力施行的基本方法,事功名位的总表现。王公奉行它,可以统一天下,臣服诸侯;不奉行就会捐弃社稷,破家亡国。所以,坚韧的甲胄、犀利的兵器,不足以获得胜利,高大的城墙、宽深的沟池,不足以为险固,严酷的号令、繁苛的刑罚,不足以增加威严。按礼办事,就事事...

《史记》全文及翻译是什么呢?
答:《史记》全文及翻译是如下: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

利则东收齐,病则西侵秦。——《史记·商君列传》翻译成白话文
答:这句话出自《史记·列传第八·商君公孙鞅》原句是:“…….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而魏往年大破于秦,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其意为:(魏国)条件有利,就可以向西犯秦;不利,就可以向东扩展.如今靠大王的英明才干,秦国强盛.而去年魏去年大败于秦,诸侯反叛它...

史记 关于孙膑一段的翻译,求助
答:问题描述: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这1段,大家帮忙找下翻译,如果有字...

翻译《史记·刺客列传》部分句子。(请翻译成现代汉语,拒绝英文)_百度知...
答:1.伍子胥去见吴王僚,跟他说攻打楚国的益处。2。而且我(公子光)是真正的嫡嗣,应该立为国君,就算是季礼回来,也不会废掉我。3.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

《史记·刺客列传》句子翻译……还有其他的,都回答加分……
答:《史记·刺客列传》句子翻译……还有其他的,都回答加分…… 1、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2、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汉书·贾…枚路传》1、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2、二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3、故... 1、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2、嗟乎!惜哉其不讲于...

出自司马迁的十句文言文名句
答:【注释】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 【译文】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震惊. 【赏析】齐威王喜欢使用隐语,即不直述此事而借它词来暗示的话语.一次淳于 用隐语对他说:“国中有大鸟,止之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鸟是齐威王的自喻,用大鸟的一飞...

史记卷六十三翻译
答:史记卷六十三翻译 1个回答 #热议# 应届生在签三方时要注意什么?匿名用户 2014-01-04 展开全部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译文】【翻译】: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

史记·淮阴侯列传选段翻译
答:释义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意思是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译文: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

有谁知道《史记——外戚世家》的翻译?
答:《史记 外戚世家》原文 初,上为太子时,娶长公主女为妃.立为帝,妃立为皇后,姓陈氏,无子.上之得为嗣,大长公主有力焉,以故陈皇后骄贵.闻卫子夫大幸,恚,几死者数 矣.上愈怒.陈皇后挟妇人媚道,其事颇觉,於是废陈皇后,而立卫子夫为皇后.陈皇后母大长公主,景帝姊也,数让武帝姊平阳公主曰:“帝非...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