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张仪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

《史记张仪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1、原文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

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轸遂至秦。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

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

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之馀,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臣主王何异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2、翻译注释

陈轸,是个游说的辩士。跟张仪一起侍奉秦惠王,都受到敬重,因而互争宠幸。张仪在秦王面前诋毁陈轸说:陈轸带着丰厚的礼物轻便快捷地来往于秦国和楚国之间,本该替国家的外交事务出力。

现在楚国对秦国不友好而对陈轸很好的原因,就在于陈轸为自己打算多而替大王着想少。况且陈轸想要离开秦国到楚国去,大王为什么不随他的便呢?秦惠王对陈轸说:我听说您想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有这回事吗?陈轸说:有。

秦惠王说:张仪的话果然是真的。陈轸说:不仅张仪知道这回事,而且路过的人都知道这回事。从前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天下的君主便都争着要他做臣子;曾参孝敬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因而都希望要他做儿子。

所以被贩卖的奴仆、侍妾,不出里巷就卖掉了的,是好奴仆、好侍妾;被遗弃的妇女能嫁在本乡本土的,是好妇女。如果陈轸不忠于他的君主,楚国又凭什么认为陈轸是忠臣呢?忠于国君还要被弃用,我陈轸不到楚国去到哪里去呢?秦惠王认为陈轸的话是对的,就友好地对侍他。

陈轸在秦国逗留了一年,秦惠王终于让张仪做了宰相,而陈轸就投奔到楚国。楚国没有重用他,却派遣陈轸出使秦国。陈轸于是到秦国去。

韩国与魏国相互攻打,打了整整一年。秦惠王想劝救,向文武大臣询问。有的说劝救有利,有的说劝救不利。秦惠王一时之间下不了决定。陈轸刚好到了秦国,秦惠王问他:你离开我,去了楚国,有思念寡人没有?

陈轸回答说:大王听过越人庄舄吗?秦惠王说:没有。陈轸说:他在楚国当了大官,不久生病了。楚王说:庄舄是越国的微贱之人,现在在楚国做了大官,尊贵富有了,也思念越国不?身边的侍从人员回答说:一般人生病时最容易泄露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他思念越国就会说越语,不想念越国就会说楚语。

让人去听他说话,果然还是说越语。现在我虽然被弃用被赶到了楚国,怎么会不说秦话了!秦惠王说:好!韩国与魏国相互攻打,打了整整一年。有的对我说劝救有利,有的对我说劝救不利。我下不了决定。希望你为你的主子谋划之余,能帮我谋划这件事。陈轸回答说:应该也有人讲过卞庄子刺虎的故事给您听吧?

卞庄子想杀老虎,客馆里的佣人劝他:说两只老虎在吃一头牛,牛好吃他们就必然会争起来,争起来他们就会打起来,打起来强大的一方就会受伤,弱小的一方就会死。您趁机上去刺那只受了伤的,一举而有杀两头老虎的名声。

卞庄子认为他说得对,就站在一旁看着两虎相斗。不一会,两只老虎果然打起来,强大的那只老虎受伤了,弱小的那只老虎死了。卞庄子趁机上去刺那只受伤的,果然一举而有拿下两只老虎之功。

现在韩魏相争,打了整一年还停不下来,这一定会导致两国中强大的一方受损伤,弱小的一方灭亡,到时候趁机去讨伐受伤的那个国家,必然一举而拿下两国。

这不就像是卞庄子刺虎吗?(为自己的利害得失而选择立场),我为自己的国君出主意与为大王您出主意有什么不同呢?秦惠王说:好。最终不去劝救。最后韩魏两国果然强大的一方受损伤,弱小的一方灭亡了。秦国这才出兵讨伐,大获全胜。这是陈轸的计谋。

张仪经典名言:

1、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

2、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金,积毁销骨。

3、攻大者易危,而民弊者怨于上。

4、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

5、苟慎其道,天下可有也。



史记张仪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答:《史记张仪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1、原文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

苟与吾地,绝齐末晚也的翻译。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秦国给了我们土地,再和齐国断交也不算晚。出处:汉代司马迁《史记·七十列传·张仪列传》原文: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於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译文:我妥善地替大王想出了对策,不如暗中和齐国联合而表面上断绝关系,并派人...

求《史记·张仪列传》的全文和译文···
答:於是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与秦,欲许之。屈原曰:“前大王见欺於张 仪,张仪至,臣以为大王烹之;今纵弗忍杀之,又听其邪说,不可。”怀王曰: “许仪而得黔中,美利也。后而倍之,不可。”故卒许张仪,与秦亲。 张仪去楚,因遂之韩,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 民之食大抵菽...

举荣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矣翻译成现代文?
答: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矣翻译成现代文?——答:攻占了宋国而挥师向东进发,那么泗水流域的许多小国便全归大王所有了。【作品出处】出自《张仪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篇。《张仪列传》记载了张仪、陈轸、公孙衍这三个人的相关事迹。

文言翻译:张仪者,魏人也。
答: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译文:张仪是魏国人。起初曾经和苏秦一起侍奉鬼谷先生,学习谋略,苏秦自己认为比不上张仪。 张仪学习完了之后,在诸侯间进行游说。曾经跟随楚国的相国赴宴,过了一会儿楚国的相国丢失玉璧,门下的人猜疑是张仪,说:“张仪贫穷没有德行,一定是这人偷盗相公的玉璧。”一起抓住张仪...

史记・张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史记・张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答:史记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

关于张仪的文言文
答:1. 文言文《张仪》的翻译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

卞庄子欲刺虎的译文
答:本文选自《史记·张仪列传》原文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斗,争则 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 之.有倾,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两虎之功.�作者:司马迁 译文 庄子正要刺杀猛虎...

《史记 张仪传》译文
答:”张仪于是就到赵国去,呈上名帖求见苏秦。苏秦告诫门客不要为张仪通报,又让他好几天不能离去。后来苏秦接见张仪的时候,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侍妾吃的饭食。还多次责备他说“:凭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窘潦倒到这种地步。我难道不能举荐您让您富贵吗?是您不史记值得录用罢了。”说完就让张仪...

文言翻译:张仪者,魏人也。
答:张仪是魏国人,跟苏秦是同班同学,一起学习于鬼谷子老师,学完了,苏秦自以为不如张仪。张仪学成后游说诸侯,跟楚国相国一块喝酒,过了一会,相国发现丢了一个玉酒杯,老脸拉了很长,门下的人指着张仪说,“张仪家里又穷,思想品德又不及格,一定是他偷的”,一起按住张仪打了一百板子,只打的皮开...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