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静脉曲张

~ 辨证治疗】

1.气滞血瘀:

小腿青筋迂曲,隆起或扭曲成团块状。患肢压痛,可见色素沉着,或有刺痛、活动后加重。伴有精神郁闷、烦躁易怒。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本证的辨证要点是:小腿部有明显的青筋迂曲,压痛或刺痛以及舌脉表现。

治则:行气疏肝 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用:柴胡 12g 枳壳10g 白芍15g 川芎10g 制香附10g 丹参30g 鸡血藤15g 制乳香10g 水蛭粉3g 甘草6g

加减:疼痛加忍冬藤15g、地龙15g;扭曲块明显加三棱12g、莪术12g;患肢畏寒、麻木加附子9g、桂枝15g;患肢酸胀加威灵仙12g、地龙15g。

2.血燥筋挛:

小腿青筋迂曲,挛急疼痛,伴有耳鸣如蝉、眩晕、肢体麻木、两目干涩,舌淡、脉细。本证以小腿静脉曲,张挛急疼痛以及阴虚肝旺的表现为辨证要点。

治则:清肝滋阴 养血舒筋

药用:川芎15g 当归10g 白芍10g 生地 15g 芦荟10g 昆布10g 木瓜15g 鸡血藤15g 防己10g 甘草6g

加减:耳鸣眩晕加酸枣仁15g,远志15g,肢体麻木加桂枝15g、路路通15g;两目干涩加菊花12g、玄参15g。

3.寒湿凝滞:

小腿青筋蜿蜒,下肢浮肿,按之凹陷,朝轻暮重,畏寒怕冷,腿酸胀不适,沉重乏力,甚则跛行。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脉象濡缓或沉迟。本证除下肢青筋迂曲外,辨证要点主要是下肢浮肿,畏寒沉重,脉濡缓。

治则:健脾利湿 温经通络

方药:炙黄芪30g 桂枝10g 鸡血藤15g 党参15g泽泻30g防己10g 白芥子10g 干姜10g 木瓜15g

加减:下肢胀甚加茯苓15g;肿甚佳茯苓皮20g、淮山药20g;纳呆、腹泻加白术15g、砂仁9g。

4、气血亏虚:

临床表现下肢青筋迂曲,小腿轻度肿胀,皮肤色素沉着,下肢沉重,伴有全身乏力。疮面下陷,边缘形如缸口;或胬肉突出疮外,疮口周围的皮肤成片地呈紫暗,少有痛热感,皮下硬化;可经年累月,不易收口。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

此型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原则补气养血,温通经络,方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白芷9g、肉桂9g、地龙12g、当归12g、丹参15g、川芎9g、白芍15g、党参15g、黄芪30g。对于有破溃的患者,可以外用臁疮膏:制作方法是取轻粉9g,龙骨60g,黄丹60g,当归60g,独活60g,羌活60g为末和匀,香油调匀外敷。

5、热毒炽盛:

症状:青筋暴露,突出皮肤,肢体肿胀疼痛,皮肤发红,按之灼热;舌淡红,苔黄腻,脉细数。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方用五味消毒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川芎12g、赤芍12g、生地15g、红花9g、桃仁12g、鱼腥草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野菊花15g、金银花15g、水牛角15g。

6、湿热下注:

主要证候为小腿青筋怒张,局部发痒,红肿,疼痛,或有溃破,滋水淋漓,疮面腐暗;伴口渴,便秘,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消肿,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甘草6g、苍术9g、茯苓12g、泽泻9g、薏苡仁20g、黄柏12g、当归12g、玄参15g、金银花12g、益母草15g、泽兰叶9g、黄芩10g、黄连9g、栀子10g、七叶一枝花15g、白花蛇舌草15g、生大黄9g。

7、营卫失和:

主要证候为小腿青筋暴露,皮肉挛急,或伴下肢坠胀,水肿,舌淡紫,苔淡白,脉浮涩。

方用桂枝汤加减: 桂枝15g 、白芍15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3枚、赤芍12g、白芥子12g,川牛膝12g,枳实9g。

8、肝火亢盛:

主要证候为下肢筋脉怒张,红肿,性急易怒,头晕目眩,胁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解郁、健脾渗湿,方用清肝解郁渗湿散化裁:地龙12g,蝉蜕9g,银柴胡9g,独活9g,生地9g,女贞子9g,苍术9g,白术9g,防风9g,赤芍12g,菟丝子15g,甘草3g。

【食疗方】

1、气滞血瘀型

表现为患肢青筋迂曲,状若蚯蚓,局部有压痛或色素沉着。伴有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舌面有瘀斑瘀点,治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1.桃仁酒 熟桃仁30g,打碎,浸泡于500毫升优质白酒(38度)中,密封置于阴凉通风处,每日摇晃1~2次.10日即可饮用。每次取泡好的桃仁酒10毫升,佐餐饮用.每日1-2次。

2.玫红饮 玫瑰花60g、红花30g。每日取玫瑰花6g.红花3g,加开水冲泡.当茶频饮,喝完可续水,至味淡即可,每日1剂,连续10日为1个疗程。有出血及出血倾向者禁用。

2、寒湿凝滞型

表现为患肢青筋迂曲,微肿,按之凹陷,伴有畏寒怕冷、肢体酸胀、沉重乏力等,治宜温阳利湿,活血通络。

1.牛膝高粱粥红高粱米100g.提前浸泡一个晚上.牛膝3g(用纱布包裹),加水适量,一同熬煮至高粱米软烂,去药包.食高粱米,每日1次,连续10日为1个疗程。

2.羊肉桂枝汤羊肉500g(切块),桂枝6g(用纱布包裹),食盐、生姜、大葱适量,加水一同炖煮至羊肉熟烂,去药包.吃羊肉喝汤,隔日1次,吃7次为1个疗程。

3、湿热蕴结型

患肢青筋迂曲,局部红肿有硬结,用手指按压有明显的压痛,伴有舌苔黄腻、发热、大便黏滞、便后肛门有灼热感等症状,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1.双豆汤 绿豆30g,红小豆20g,提前浸泡4个小时,加水煮至豆熟烂。食豆饮汤,每日1次.连续7日为1个疗程。

2.薏米酒薏米(薏苡仁)50g.浸泡于1000毫升优质白酒中,密封保存,每日摇晃1~2次.7日即可饮用。每次取薏米酒10毫升,佐餐饮用,每日2次.连续10日为1个疗程。

【外治方】

1、选用当归、川芎、鸡血藤、透骨草、艾叶、制川乌、红花、桂枝、怀牛膝各15g。先浸泡40min,然后文火煮,煮沸30min后,趁热熏蒸患部。(注意:患肢与药液要保持距离,以能耐受为度,防止烫伤)。每日2次,每次20min。10天为1个疗程。

红花25g、怀牛膝20g、木瓜50g、透骨草20g、灵仙20g、伸筋草20g、干姜10g

川椒10g、延胡索20g、细辛5g、枳壳15g、桑枝15g、桂枝15g、鸡血藤20g

此方用来泡脚,确切的说是泡腿,加酒醋各100g,每次30分钟。

2、黄芪(或五爪龙)60g,桃仁。皂角刺、青天葵各12g,红花、升麻、川芎、枳壳、柴胡各10g,川牛膝、赤芍、蒲公英各15g,桑寄生30g。上方加生葱根茎6个,生姜6片,煎后加米酒、米醋各100g。趁温热熏洗患处并泡浴患足。毎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3、熏蒸方:白藓皮30g,马齿苋30g,苦参30g,苍术15g,黄柏15g。

将上药用纱布包扎好,加水煎煮后,过滤去渣,乘热熏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1小时。如有创口,熏洗后再常规换药。

清热燥湿,主治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湿疹样皮炎等。

4、生大黄30g,制附子60g。细辛30g,赤芍25g。用法:上药清水浸泡30分钟,加水2000毫升煎汤。煮沸20分钟后大渣取汁、趁热熏蒸双足、双腿(膝关节以下部分),待药温降至45摄氏度左右浴足(睡前),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日换药1剂,20日为1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通络消肿。

5、松节15g,川椒20g,川牛膝30g,苏木40g。功效:温经通络、活血化瘀。

6、川芍30g,血竭10g,乳香、没药各15g。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消肿。

7、络石藤、鸡血藤各50g,五加皮30g,伸筋草20g,细辛10g。功效: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8、当归尾、赤芍、艾叶各20g,桂枝30g,川芎15g。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消肿。

9、外治法:取云南白药适量, 根据静脉曲张局部大小而定。用白酒调成糊状,敷在患处,用塑料袋敷盖,胶有固定,每24小时更换1次,至局部肤色恢复正常,静脉隐退为止。对早期的静脉曲张十分有效。

以上这些秘方,都是一绝,着以前民间流产下来的,很多都已经失传了。下肢静脉曲张的秘方,请大家牢记,不妨试一试。

【理疗法】

1、贺老运用火针点刺病灶,待恶血出尽,其血自止;血海毫针刺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共治疗三次,曲张静脉已变平,颜色明显变浅,无肿胀疼痛感。随访一年无复发。

贺老认为,该病的病机多为气滞血瘀,火针点刺局部,可直接使恶血出尽,祛瘀而生新,促使新血生成,畅通血脉。火针起了两个作用:一是放血;二是壮阳补虚、升阳举陷。

2、针灸治疗:取患肢静脉曲张之压迫的经络,实施针灸治疗,一般患者静脉曲张多压迫脾经和肾经,针灸取穴:太溪穴、三阴交、筑宾、阴谷、血海、承山。

3、火针治疗:在突起的静脉曲张局部用火针点刺后,局部拔罐,会有淤血可以拔出。

4、放血疗法:在静脉曲张处,用三棱针点刺令出血,甚至射血,以自尽为度,而后用拔罐器再拔出淤血,每10-15天治疗一次,每次的出血量约100毫升左右,再用艾灸熏烤局部。

5、武连仲教授认为本病主因脾气不足,带脉失约,瘀湿虚相兼为病,治以调理脾胃,约束带脉,通经止痛为法。取穴上主张首取带脉及下肢部脾胃二经的穴位(带脉、冲门、箕门、伏兔、曲泉、阳陵泉、血海、梁丘、四强、膝阳关,内外膝眼),并强调特殊手法及手法的量化。武教授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认识和治疗经验丰富了本病的中医理论研究,促进了针刺规范化的临床应用。刘云霞等_2引应用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其主要有腹部取穴以及局部取穴。腹针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左)、气旁(右)等,下肢对应点。局部取穴主要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溪、太白、太冲。同时腹部用神灯照射,可以加强对腹部腧穴的治疗作用。

6、穴位注射:

取穴:主穴: 阿是穴。配穴:足三里、三阴交。

阿是穴位置:曲张的静脉丛处。

治法:阿是穴必取,若为大隐静脉曲张加三阴交,小隐静脉曲张则加足三里;大、小隐静脉曲张者,配穴均取。

药液为复方麝香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各4毫升的混和液。先在阿是穴避开曲张的静脉垂直剌入,得气后推入药液2毫升。配穴注入药量相同,但三阴交穴,要求针感向上传导至曲张的静脉丛;足三里穴则要求向下传至曲张静脉处。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要求三个疗程。

静脉曲张三张方子

方1:茯苓、牛膝各10克,金银花、车前子各15克,紫花地丁2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主治:湿热下注型下肢静脉曲张。

方2:玄参、当归、生地黄、黄柏各15克,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丹参、苍术、黄芪各30克,茯苓25克,红花15克,黄芩、甘草各1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主治:湿热型下肢静脉曲张。

方3:桃仁、三棱、莪术各12克,赤芍、当归、延胡索各15克,鸡血藤、丹参各30克,川芎20克,红花10克,甘草6克水前每日1剂,分2次服。

主治:血瘀型下肢静脉曲张。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静脉曲张
答:中医对下肢静脉曲张采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中成药可以用脉管炎片、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汤药可以用桃仁十克,红花六克,川芎十克,当归十克,赤芍十克,生地黄十克,熟地黄十克,丹参十五克,王不留行十克,益母蒿十克,元胡十克,茯苓十二克,泽泻15g有溃疡者,加金银花十五克,连翘十克,毛尾薯...

中医治疗静脉曲张
答:中医治疗静脉曲张辨证治疗】1.气滞血瘀: 小腿青筋迂曲,隆起或扭曲成团块状。患肢压痛,可见色素沉着,或有刺痛、活动后加重。伴有精神郁闷、烦躁易怒。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本证的辨证要点是:小腿

中医治疗双精索静脉曲张方法,越详细越好
答: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中成药、单方验方有:(1)木香顺气丸((医学统旨》),一日3次,口脤,每次9g。气滞为主者。(2)补中益气丸,一日3次口服,每次9g。气虚为主者用之。(3)桂枝茯苓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9g。血瘀为主者用之。(4)左归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9g。肾虚者用之。(5)生精嗣育Ⅲ...

静脉曲张严重的会截肢吗 中医验方治疗
答:脉管疏通汤是治疗静脉曲张的中医验方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一般临床症状较轻,进展较慢,多表现为单纯曲张,少数情况可有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溃疡等情况;若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甚至深静脉回流受阻情况,则病情相对较重,小腿站立时有沉重感,易疲劳,甚至下肢的肿胀及胀破性疼痛,后期则发生皮肤营养性...

精索静脉曲张的中医治疗?
答:如果您患有生殖健康疾病,请直接点击在线咨询,专家在线面对面解答! ?专家介绍说精索静脉曲张的中医疗法是很多男性患者愿意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轻度和部分中度的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来所,采用中医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效果是很好的,因为副作用较小,可以起到治疗的效果。 但是专家提醒说如果对于有些精索静脉...

静脉曲张中医治疗偏方那个有,,拜托了
答:下肢静脉曲张---桂枝茯苓丸合四味健步丸(转)黄煌教授:毛某,男,51岁。2004年11月底因左腿肿痛确诊为左下肢静脉血栓,血栓长度20cm,曾在当地住院治疗。医生欲手术去栓,患者畏惧手术,但用静脉抗栓治疗无效。希望服用中药试试。2005年5月21日开始服用如下汤方:桂枝10克、肉桂5克、茯苓15克、桃仁1...

精索静脉曲张的中西医治疗?
答:中医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方法:1、湿热下注型 湿热下注型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原则为疏肝散结、清热利湿。患者的症状主要有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弦数,阴囊皮肤灼热微红,捏之骤然疼痛,在劳累后局部胀痛加剧、休息后自行缓解,以及左侧精索组大,静脉曲张如蚯蚓状等。常用药物如茵陈、佛手、荔枝核、青皮、...

中医技术怎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
答:可以解决精索静脉曲张,西医仅仅结扎不能从根本问题上解决,发病的原因没解决后容易反复,不少人多次做这个,而完全可以解释并解决这一现象。一般是左侧精索静脉曲张,也有部分人是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形成就是下焦湿热郁滞不通,包括小腹坠胀、前列腺肿大、会阴部坠胀、肛周坠胀、阴囊坠胀全都是下焦湿热...

下肢静脉曲张用什么药好。
答:对于改善静脉曲张有效果。为避免长期服用红花泡水出现肠道不适反应,中医推崇煎汤熏洗的疗法。将红花放入壶中煮沸,然后将水倒入浴盆,为防止患肢烫伤,患者可将患肢放在热气上熏,让皮肤吸收其中的功效成分。待水凉一点,将脚放入盆里开始浸泡,充分吸收活血化瘀的功效,起到辅助治疗静脉曲张的效果。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