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碰到这样题目,因为是初学者。 1、水泥路面构造?

建筑预算方面的疑问: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筋 定额其数量单位是t,现在想把它换算成m2,请问怎么换算?~

先算出钢筋每米的重量,如:10mm长度1米重量为0.617kg,然后算出每平方的使用的钢筋长度,重量乘长度,就是每平方的钢筋重量,

需要套土建定额子目。30厚1:2水泥砂浆抹面压光 楼地面-砂浆找平层(看说明,应该包括了水泥浆结合层)。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遍。
根据2008清单规范:水泥砂浆楼地面工作内容仅包含以下6个内容,为包含挖土、倒土:基层清理,垫层铺设,抹找平层,防水层铺设,抹面层,材料运输。


扩展资料:
水泥砂浆在使用时,还要经常掺入一些添加剂如微沫剂、防水粉等,以改善它的和易性与粘稠度。水泥砂浆里按比例加入石子,就成为混凝土。水泥砂浆标号强度的意思是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7.07CMX7.07CMX7.07CM的正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
100号水泥砂浆是指它的强度是100Kg/cm3,全部改成以MPa为单位了,100号对应于M10。配合比根据原材料不同、砂浆用途不同而不同,以常用的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砂配100(M10)砌筑砂浆为例:每立方米砂浆配比为水泥305kg:砂1.10m3:水183k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泥砂浆

水泥路面就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相对于沥青路面来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由四部分组成:路基、垫层、基层以及面层。
下面引用的文字对你加深对混凝土路面构造的理解会有很大帮助。(如有用,请采纳)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包括路基、垫层、基层以及面层。本条介绍了各结构层的功用、设置条件、选用原则及构造特点
一、路基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即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变形。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在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同时应采取在边沟下设置排水渗沟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视路基顶面不平整程度而定,一般100~150mm。
二、垫层
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城市道路上,应设置垫层,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1.在基层下设置垫层的条件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其差值即是垫层的厚度;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
路基可能产生%考 试大%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
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
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三、基层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1.基层的作用: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3.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或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或摊铺机施工时)。来源:www.examda.com
4.各类基层结构性能、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也不同。
5.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6.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7.未设垫层,且路基填料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承受特重或重交通),或者为细粒土(承受中等交通)时,应设置底基层。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等。
四、面层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面层混凝土板通常分为普通(素)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板、连续配筋混凝土板、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板等。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板。来源:考试大
1.厚度
其混凝土弯拉强度值应大于最大荷载疲劳应力和最大温度疲劳应力的叠加值。
2.混凝土弯拉强度
3.接缝
纵向接缝是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考试大论坛
横向接缝: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前者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后者同胀缝形式。特殊情况下,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
胀缝设置:除夏季施工的板,且板厚大于等于200mm时可不设胀缝外,其他季节施工时均应设胀缝。胀缝间距一般为100-200m。混凝土板边与邻近桥梁等其他结构物相接处或板厚有变化或有竖曲线时,一般也均设胀缝。横向缩缝为假缝时,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一般不设传力杆。
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当板厚按设传力杆确定的混凝土板的自由边不能设置传力杆时,应增设边缘钢筋,自由板角上部增设角隅钢筋。
4.抗滑性
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即应具备较高的抗滑性能,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因此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

钢筋,水泥,石子,黄沙。俗称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的

请教,碰到这样题目,因为是初学者。 1、水泥路面构造?
答:一、路基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即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变形。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在设计标高受限制,...

帮帮忙,初中数学题,,谢谢
答:这个符号应该有问题,因为在初高中数学里这个符号是没有这样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因为这是初中的题目,所以这个符号要改为+号才是对是,改为+号这题就很容易做了。

...g负八相乘吧,这样怎么算得了,求指导遇到这些题目怎么
答:回答:1、约分-1×-1=1 2、5/13×5/13的2012次方×13/5的2012次方 =5/13 望采纳

初二数学。请教各位老师这一道题的详细解答过程。这是初二数学书上的...
答:所以AD=AB=BC=DC 因为AE=BF=CM=DN 所以BE=FC=DM=AN 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EN=EF=FM=MN 所以NEFM为正方形 望采纳

请教初中数学问题,求高手解答,要有详细步骤哦~
答:1、解:已知角1=角2 因此角3=角4 因为是平行四边线,对角相等,所以角1+角3=角2+角4,即角B=角C 所以角A=角D=50° 所以角B=(360°-50°*2)/2=130° 2、证明:因为角C=角1 所以FC平行于BE 又因为BE垂直于FD,角2和角D互余 所以角1=角2 因此角C=角2 所以AB平行于CD ...

偶是初中生,有几题题目做不来,请教各位,帮个忙,谢谢
答:第一题:这样吧,这道题对你来说只有猜想了,因为4个角C等于7个角A,所以这个相等的数一定得是4和7的公倍数,又因为内角和为180,也就是说A和C的和一定小于180。所以可以得到这个公倍数就是280,那么又由角A小于角B小于角C,可以猜得A是20,B是60,C是70!!!第二题:首先你要知道这一...

初中遇到数学没见过的题就不会做怎么办
答:我觉得数学不是靠题海累积起来的.我们是参加奥数比赛的,如果都像楼主一样,那怎么去参加考试呢?其实做题只是一种途径,一种便于理解与消化知识的途径.数学主要靠思路,有了思路,才能把题目完整的解出来.如果是想提高数学成绩的话,是要去理解这个题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应该怎么做.--- 很多学生同志认为知...

初中数学一碰到难题,就没思路了,该怎么办?
答:一、多加练习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在数学这门学科中难题并没有占据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在初中阶段,难题更是没有几道,那孩子看到难题就不敢做了,还是因为平常的练习少,见到的题目少,如果平常做的练习题很多,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碰到所谓的难题比较大的题目,见的多了,自然...

初中数学题 急!
答:将a+b+c=3 左右两边同时乘2 得2(a+b+c)=6然后用 a^2+b^2+c^2=3 和其作差,得到a^2+b^2+c^2-2(a+b+c)=-3.在因式分解得到(a-1)^2+(b-1)^2+(c-1)^2=0解得abc都是1 最后答案就为3

...道选择题,虽然我知道答案可是还是不会理解啊,谁能教教我,遇到...
答:第1题,因为木块在水平拉力下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等于拉力,你要记住:只要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一定受平衡力,想第一题这样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等于摩擦力。第2题:两个定滑轮与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最多有五段,F=G物/n 100=5/G物 G物=500...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