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文言文复

~

1. 高中古文《复彭丽生书》翻译

上次接到您的信,吊唁我的母亲,安慰我这个不孝子,刚刚又收到您的亲笔书信,用来勉励我,话语非常实在而且勤恳。

我积累了许多罪恶,没有什么实在的品行却欺世盗名,不被神明原谅,却不降罪在我头上,反而降罪给我的母亲。我的心就像椎刺一样后悔遗憾,自己都不敢和别人相比,又怎么敢谈论治理天下的话呢?就向您说的,国家现在处在不可救药的边缘,只因为人心被蒙蔽而叛逆,都不顾廉耻等等,那么我的观点,正和贤人(就是说对方彭丽生)吻合。

我曾认为没有兵马不值得忧虑,没有军饷不值得痛哭,只是遍观天下,要找到一位不争先追求利益、奔赴道义恐怕落在后边、忠心耿耿的人,却不能马上出现;就算有这样的人,而又地位低下,往往抑郁不得志,受到挫折,离开朝廷、郁郁死去。而贪婪怯懦的人,却争先向上攀爬,得到富贵和名誉,还年老健康不死,这真是让人长叹啊。

您给某大人写的信,说的非常深切,多年的弊端,被您一下说到要害,以后的生命将在忧患中度过,很少碰到快慰的事。我来这里,因为湖北地区失守,担心敌人回窜,我不得不出来,并借此和怕死之人划清界限。

希望对国家有所补救,则我高亢刚直的秉性,就像用以方形的榫头安装在圆形的凿孔之中(比喻不合时宜),我也知道亦我的做法很难实现。眼下所要做的,只有练兵、平乱这两件事。

练兵就像得了多年的病,要用陈年的艾草救治(比喻练兵要很早开始准备,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平定暴乱就像借助一个好的药方,铲锄一片地方的恶人。所以急切寻访各州县公正有地位和声望的士绅,不停的辅佐我,先用文章给我看,然后切中事理的向我建议。

多年来我饱经战乱,心中又一直忧患,牙齿和头发渐渐脱落了,精神也萎靡了。幸好有故人来问候我,对面交谈,召回我丢散的魂魄,就向洗涤去山上的尘垢。

也许还会出现新的生机回到老模样,能够拯救国家于危难也不一定。郭筠仙(郭嵩焘)、刘霞仙(刘蓉)、罗罗山,以及平日的老朋友,都来到了我这里。

还希望您也驾临我这里,不要让我空等。

2. 高考语文文言文怎么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查重点是文言词句的理解翻译、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

历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命题都有一定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再有重点有侧重的进行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要掌握文言文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下面谈谈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应试策略。

1、高考语文文言文主旨把握。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

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2、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

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

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

因为古今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而对古今差异方面(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法等)应很好地掌握。

有些特殊的固定句式,不妨记住。 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

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比如“是以”“孰与”(和……相比,哪个更……)“无乃……乎”(恐怕……吧。)

“得无……乎”(莫非……吧,恐怕……吧。)等。

3、特定语言环境推断词义。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就需要根据上文、词义的惯性来顺推,或根据下文的语脉、文义来逆推。

俗话说,宇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只有将字、词、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体语境框架内,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文言文中“言”的试题,由于侧重考理解能力,非常注重语境因素。

特定语境中的词语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尤其是文言实词,由于其具有多义性,离开语境可能会做出完全错误的判断。

因此,多掌握一些理解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对我们进行有效的复习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另外,还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例如高考题“在官清恪,未尝问私”(恪,谨慎而恭敬),成语有“恪守不渝”。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常见成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4、区分文言虚词常见用法。复习虚词,要注意近几年考了哪些虚词,考的什么义项和用法,同时注意本年度要求掌握的虚词有哪些。

近年的《考试说明》只要求掌握18个虚词,但虚词的范围虽小,变化很多。因此在复习中,要掌握这些虚词的词性和常见的用法,以及当它具有某种词性时可以翻译成什么。

有了这种基础再去做题,一般题目都能解决。首先应明确虚词在不同词性时的特点。

比如经常考试的、用法也比较复杂的虚词“以”,词性主要有介词和连词等。作为介词后面往往跟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 充当状语,如“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以”后跟名词性短语“一璧之故”作谓语“逆”的状语。

而当它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或主谓短语,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以”后是“其无礼于晋”,是一个主谓短语,所以“以”只能是表。

3. 2015高考文言文17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 何以不拜?" 答曰:" 偷,那得行礼!"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少年时就有美名,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了兄弟二人的名气,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 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于是下令召见。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他:" 你脸上怎么出汗了?" 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又问钟会:" 你脸上怎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弈秋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胶柱鼓瑟

原文

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楚人学舟

原文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诗画皆以人重

王士禛 清代诗人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敦、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4. 如何有效复习高考文言文

(1)、理解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②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①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牢固树立知识树,初步把握各考点所涉及的基本知识 知识树主体框架有文字、词语、句式、翻译。文字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有实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虚词如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还有兼词与双音词如连绵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复式虚词等以及一些语义比较固定的语词;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疑问句、成分省略句等;翻译涉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牢固地建立知识树会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个更为全面、系统的整体上的把握,复习才会更有针对性。 以学习实词这个考点为例,内容大致有:1精析考点,对有关此考点的近二三年的高考题进行回顾,以了解其考法;2更重要的是要对此考点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如以单音节为主、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进行归纳,归纳工作应做得详细一些,如对于120个常见的文言实词,要归纳出其常用义项,尽可能多的把课文中的例句找出来加以印证。

其它考点的学习、梳理与归纳也大致如此。 (三)夯实课本中的文言文知识 在目前紧张的复习备考中,不少老师及考生在文言文的复习时,往往忽略了课本。

一些考生认为,高考中的文言文测试,选文全部出自课外,没有必要对课本上的文言文花费太大气力;有些老师在辅导中也只注重了针对考纲的系统的考点复习,而没有对课本予以充分重视。对教材中的课文弃之不顾,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第一,学习文言文培养语感最为重要。如果把课本文章学深读透,应该说基本奠定了一个人的文言基础。

第二,高考的命题原则应该说还是以课本上的知识点为基础和标准,命题者绝不会脱离课本随意从课外选取文章来拟题考核。题目在课外,而答案在课内。

(本说明部分内容根据黄海伟先生文章改编 )。



2014高考文言文复
答:1、高考语文文言文主旨把握。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 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

2014安徽文言文
答: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会员转发 2014年03月08日 10:54:12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篇目 1.孔子语录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14全国高考卷一文言文
答:2014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答案语文答案 1.【B】2.【C】3.【D】4.【C】5.【D】6.【A】7.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答: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8.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

2014高考北京卷文言文
答:翻译给你了,呵呵 3. 北京高考必背文言文是那几 (一)文章 1、《劝学》 荀子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4、《逍遥游》(北溟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5、《出师表》 6、《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 7 《曹刿论战》 8、《归去来兮辞》(不含序) 9、《兰亭...

2014广东高考文言文
答:1.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必背篇目有哪些 指定背诵篇目 一.文言文(18篇) 1.《论语》六则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鱼我所欲也》(孟子) 4.《逍遥游》(庄子) 5.《劝学》(荀子) 6.《曹刿论战》(《左传》) 7.《出师表》(诸葛亮) 8.《桃花源记》(陶渊明) 9.《三峡》(郦道元) 10.《师说》...

文言文各省2014高考题
答: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 把“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翻译出来既可作为答案。 6. 2014年安徽省语文高考考的古诗文有那些 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

2014高考作文文言文
答:1. 近几年高考文言满分作文 首先说可以。 高考作文是文体不限的(诗歌除外),所以高考作文写成文言文体例没什么不可以。而且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现在称作标杆作文)中确有这方面的优秀之作,包括江苏省王云飞同学于2014年高考写成的骈体文,轰动一时。 其次说要慎重。高考作文毕竟是限时之作,短时间内完成将近一千字的写作...

湖南高考语文2014年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答:2. 湖南高考语文卷第3大题 三.文言文阅读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

2014高三语文一模文言文
答:1. 求翻译古文,2014上海浦东高三语文一模 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 昊武陵,是信州人。 元和初年,考中进士科。淮西昊少阳听说他有才,便派客人郑平邀请他,将侍以宾友之礼,昊武陵没答应。 长庆初年,窦易直以户部侍郎判度支,上表推荐昊武陵主持北边的盐务。窦易直因为他不称职,没有厚待他。 逢上窦易直上表要设...

高考文言文怎么复习才好呢?具体步骤是什么呢?
答:一、文言文复习方案1、夯实基础,课本复习三遍分析历年高考试题,我们就会发现,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段、默写名篇,无一不是源自于课内,几乎历年的考点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这里,我就不再举例了),尤其是辨析虚词意义和用法以及名篇默写,其中例句和考查内容,...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