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雾霾天气?

雾霾天气需要注意什么?~

1、雾霾天气少开窗。出门在外一定要戴口罩,平常多饮水,可多泡饮菊杞茶这类中医茶饮,预防疾病,多食用水果,从外回家后要深度清洁皮肤和头发,此外喜爱晨练以及买菜遛弯的老年人要注意减少出门。
2、在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出门。
3、出门时,做个自我防护,佩戴专门防霾的PM2.5口罩、防霾鼻罩,过滤PM2.5,随时随地呼吸新鲜空气。
4、避免雾天锻炼。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
5、别把窗子关得太严。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
6、尽量远离马路。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

扩展资料: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
一、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
二、运动差造成扬尘。例如,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就会造成大量扬尘。
三、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

十万个冷知识

 一、少出门
  如果没有必要外出,最好呆在寝室或图书馆。如果一定要出门,最好不要骑自行车,尤其是不要到交通密集的地方。回家的同学或朋友,最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少做私家车等,希望为减少雾霾天气出一份力。
  二、少开窗
  雾霾天气尽量不要长时间开窗,同时应尽量避免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开窗,如果要开窗的话, 可以打开一条缝通风,时间不宜太长。还有如果有条件的同学家可以购置空气净化器,其对PM2.5有强的吸附性。同时也可以在自己家的阳台或寝室阳台种植一些绿色植物或花等,对预防霾天气有所帮助。
  三、选对口罩
  看到一部分同学带口罩了,笔者怀疑你们带的口罩是否有用?一般口罩对小于2.5微米的空气中的颗粒基本不起作用,对颗粒物比较大还是起到作用的。笔者查阅了一下,要想阻挡PM2.5最好选用医用N95口罩。如果有需要的,最好到正规商店或正规网店购买(可能比较贵)。
  四、注意个人卫生
  进入室内时要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带的污染残留物,以防止PM2.5对人体的危害。洗脸时最好用温水,利于洗掉脸上的颗粒。清理鼻腔时可以用干净棉签沾水反复清洗,或者反复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同时要避免呛咳。同时如果有条件的也可以使用一些隔离霜等;同时雾霾天气也有可能导致眼部不适,可以买人工滴眼液来预防等。
  五、合理安排起居和饮食
  饮食选择易消化的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这样不但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而且可以润肺健脾,祛痰止咳等效果,同时要少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如果有条件的还可以选择喝一些润喉茶等来解决嗓子干燥咳嗽问题,也可以减少对肺部的危害。除此之外,还需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同时可以在室内做一些锻炼等。

对策一:少出门
减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根据国际顶级流行病学期刊《美国流行病学》2012年发表的北大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员环境与健康中心研究员黄薇等人在西安市所做的PM2.5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排除了年龄、性别、时间效应和气象因素等影响因素之后,当PM2.5浓度每增加103微克/立方米时,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额死亡风险会增加2.29%,滞后时间在1-2天。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额死亡风险更高,为3.08%。
如果一定要出门,不要骑自行车,避开交通拥挤的高峰期以及开车多的路段,避免吸入更多的化学成分。也最好不好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减少PM2.5做贡献。
对策二:少抽烟
卷烟、雪茄和烟斗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属于PM2.5范畴的细颗粒物,烟草烟雾含有7000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69种致癌物和172种有害物质,会严重危害抽烟者本身和吸入“二手烟”受众的身体健康,在这种灰霾天气下,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抽烟者近几日不论是外出还是呆在室内,应当尽量少抽烟。
对策三:少开窗
专家表示在灰霾天气,尽量不要开窗。确实需要开窗透气的话,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可以将窗户打开一条缝通风,时间每次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同时,家中以空调取暖的居民,要注意开窗透气,确保室内氧气充足。可以在自家阳台、露台、室内多种植绿植,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因其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还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对策四:选对口罩
普通口罩对于2.5微米的空气颗粒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要阻挡PM2.5需要医用N95口罩,其对0.3微米的颗粒能抵挡95%,在PM2.5爆表的天气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要购买正规合格、与自己脸型大小匹配的N95口罩,取下后要等到里面干燥后对折起来以防呼吸的潮气让口罩滋生细菌。佩戴的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佩戴,以免呼吸困难导致头昏。
对策五:做好个人卫生
出门后进入室内要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带的污染残留物,以防止PM2.5对人体的危害。洗脸时最好用温水,利于洗掉脸上的颗粒。清理鼻腔时可以用干净棉签沾水反复清洗,或者反复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同时要避免呛咳。除了面部清理外,身体裸露的部分也要清洗。
对策六:清淡饮食
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够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还可以多吃点豆腐、牛奶等食品。除此之外,自制润喉茶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解决嗓子干燥、咳嗽的问题,同时减少空气污染对肺部的危害。原料为:石斛、百合、麦冬各3克、大枣2枚,冰糖2粒。用法:加开水150毫升,泡服。一料可冲泡2-3次。大概了亲......

十万个冷知识



呵呵,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只要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减少废气污染,应该会有效果

如何预防雾霾天气?
答:一、少出门 如果没有必要外出,最好呆在寝室或图书馆。如果一定要出门,最好不要骑自行车,尤其是不要到交通密集的地方。回家的同学或朋友,最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少做私家车等,希望为减少雾霾天气出一份力。二、少开窗 雾霾天气尽量不要长时间开窗,同时应尽量避免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开窗,如果要开...

雾霾天气有什么防治措施
答:(2)安装空气净化器 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安装空气净化器,它能够过滤掉空气中的部分颗粒物,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以减少雾霾天气对孩子的伤害,在使用空气净化器时,注意定期更换过滤网与虑芯等设备。另外,雾霾天气,家长也可以打开加湿器,使空气里的湿度增加,使漂浮的颗粒物易于降落和吸附在地面,减少孩子...

雾霾天怎么防霾呢
答:雾霾天气防护八大方法:一、避免雾天晨练.晨练时人体需要的氧气量增加,随着呼吸的加深,雾中的有害物质会被吸入呼吸道,从而危害健康.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从太阳出来的时间推算,冬天室外锻炼比较好的时间段是上午9时.二、尽量减少外出.当遇到浓雾天气,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

面对雾霾,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答:1、少开车,减少机动车的du尾气排放,多使用公共交通zhi工具,绿色出行;2、减少电力耗损,节约用电;3、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烟花爆竹的燃放,焚烧垃圾等;4、尽量少吸烟;5、雾霾严重时尽量少出门,给家里购置一部空气净化器。

预防雾霾天气的措施
答:雾霾天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简述:1、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司法打击力度;2、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发挥人民群众的预防雾霾的主人翁地位。3、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

如何预防雾霾天气的伤害
答:室内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产生氧气。5、注意饮食 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要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6、行车走路要倍加小心 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能见度较低,...

如何防护雾霾天气
答:这种天气,减少出门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办法,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更要尽量少出门。5、雾霾天尽量不要开窗 在大雾天气升级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开窗;确实需要开窗透气的话,开窗时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可以将窗户打开一条缝通风,不让风直接吹进来,通风时间每次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

防治雾霾的建议10条是什么?
答:防治雾霾的建议10条:1.尽量不出门,尤应避免户外晨练 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容易使人感到胸闷不适。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展练,以免诱发心绞痛、脑出血等疾病。2.外出戴专业防尘口罩 由于细颗粒物太细小,市面...

雾霾天气如何预防?
答:1、雾霾天气少开窗。出门在外一定要戴口罩,平常多饮水,可多泡饮菊杞茶这类中医茶饮,预防疾病,多食用水果,从外回家后要深度清洁皮肤和头发,此外喜爱晨练以及买菜遛弯的老年人要注意减少出门,因为雾霾对老年人的身体危害极大。2、外出戴口罩。3、多喝茶。4、适量补充维生素D。5、饮食清淡多喝水。6...

如何预防雾霾
答:预防雾霾:1、保持室内优质空气,可以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吸收室内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以起到净化空气、保持湿度的作用。2、雾霾天气,避免开窗通风。确实需要开窗透气时,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将窗户打开一条缝通风,时间每次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3、当地面存有较多灰尘时,要清洁地面,减少室内的...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