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产后常见症状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产后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有什么?~

产褥期,母体各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变化很大,机体抵抗力也大为降低,尤其是子宫内壁在胎盘掉出后尚留有巨大的创面,极易感染疾病,加之产妇还要辛勤哺育婴儿,因此,产妇在产褥期必须加强防病保健。
要防手关节痛
孕妇在分娩后,体内激素会发生变化,其结果会导致关节囊及其附近的韧带出现张力下降引起关节松弛,此时若过多从事家务劳动,或过多抱孩子,接触冷水,就会使关节、肌腱、韧带负担过重,引起手关节痛,且经久不愈。在产褥期,产妇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多做家务,要减少手指和手腕的负担,少抱孩子,避免过早接触冷水。
应注意生殖器官感染
产妇在产褥期抗病能力差,加上阴道、子宫因分娩而造成的创伤还没有愈合,细菌极易由此侵入血液,再有分娩后阴道外口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易引起撕裂伤。因此,产褥期的妇女要注意外阴卫生,常用温水擦洗,但如同房会发生外阴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出血及阴部撕裂伤等,严重者还会引起败血症、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在产褥期切忌同房,在分娩前3个月至分娩后2个月要避免性交。平素要保持全身尤其是下身的清洁卫生,产前即要加强营养,休息好,增加抵抗力。
要预防膀胱炎
产后膀胱的肌肉暂时还比较松弛。容易积存尿液,妊娠后期体内积聚的水分,在产后也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从而增加了膀胱的负担,降低了膀胱的防病能力,这时细菌容易侵入尿道引起膀胱炎。产妇要切记在产后宜多排尿,不要使尿在膀胱里贮存过久,以免细菌繁殖,还要经常清洗外阴部,保持清洁,同时要防止脏水流入阴道。
要预防肛裂
产妇易患肛裂的原因主要是饮食。饮食质量高,又精细,容易引起便秘,有的产妇还吃羊肉、姜汤等热性食物,而不吃或很少吃蔬菜、水果,加上产妇卧床休息,活动少,以致肠蠕动减慢,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而过于干燥、硬结,排便困难,肛裂随之发生,大便时肛门疼痛甚至出血。
这期间要改变饮食结构,宜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加大便量,多吃鱼汤、猪蹄汤,以润滑肠道和补充足够的水分。
要注意产后血晕
此指产妇分娩以后,头晕眼花,难以起坐,昏倒榻下,或心下满闷,恶心呕吐,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产后失血过多,营阴下夺心神失养,所致不省人事。此外,产后恶露不下,瘀血上攻扰乱心神亦可致头晕。
在治疗上,若属于血虚气脱型,症见产后失血过多、质稀,晕眩,心悸,烦闷不适,昏迷,手凉肢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舌淡无苔,脉微欲绝。治宜益气固脱,用独参汤,即人参15~30克煎汤,温服,每日2次。
若产后血晕属血瘀气闭型,症见产后恶露不下或量少,小腹阵痛拒按,心下气满,神昏口噤,牙关紧闭,双手握拳,面色紫暗,舌暗苔少,脉涩,治宜行血逐瘀,可用夺命散,药用没药3克、血竭3克,煎汤温服,每日2次。
要预防肌风湿
主要症状是腰肩部发凉,肌肉发紧,僵硬,酸胀不适,遇阴雨天,便更加严重。由于此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故要积极防治。
首先是预防风邪。妇女分娩后,由于出血和体质的消耗,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若不注意预防风寒,虚邪贼风易乘虚而入,引起肌风湿。因此,妇女分娩后,应注意四时气候的变化,对虚邪贼风,应注意避之。
其次是注意增加营养。分娩时,出血较多,身体耗损较大,抵抗力下降,极需增加脂肪、蛋白质食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再有做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也可根据疼痛部位的大小,将食盐放入锅中炒热,用布包好敷于疼痛处,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此外,用电针治疗效果也较好。
产后骨盆疼痛的防治
产妇分娩时产程过长,胎儿过大,产时用力不当,姿势不正以及腰骶部受寒等,或者骨盆某个关节有异常病变,均可造成耻骨联合分离或骶髂关节错位而发生疼痛。此外,在韧带未恢复时,由于外力作用如怀孕下蹲或睡醒起坐过猛、过早做剧烈运动、负重远行等,均易发生耻骨联合分离,表现在阴阜处或下腰部疼痛,并可反射到腹股沟内侧或大腿内侧,也可向臂部或腿后反射。
一般来说,此病过一段时间(几个月甚至一年左右),疼痛会自然缓解,如果长期不愈可用推拿方法治疗,并可服消炎止痛药,既可减轻疼痛,又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预防时应注意:
患有关节结核、风湿症、骨软化症的妇女应在怀孕前治愈这些疾病,然后再考虑妊娠。怀孕后,多休息,少活动,但不能绝对静止不动,不要做过分剧烈的劳动或体育锻炼,但可适当做一些伸屈大腿的练习。尽量避免腰部、臀部大幅度地运动或急剧的动作。
产后避免过早下床或在床上扭动腰或臀部。
要预防产后腰腿痛
此病是因骶髂韧带劳损或骶髂关节损伤所致。
产后休息不当,过早地持久站立和端坐,致使产妇妊娠时松弛了的骶髂韧带不能恢复,造成劳损。
产妇分娩过程中引起骨盆各种韧带损伤,再加上产后过早劳动和负重,增加了骶髂关节的损伤机会,引起关节囊周围组织粘连,妨碍了骶髂关节的正常运动。
产后起居不慎,闪挫腰肾,以及腰骶部先天性疾病,如隐性椎弓裂、骶椎裂、腰椎骶化等诱发腰腿痛,经产后更剧。
产后腰腿痛,多以腰、臀和腰骶部酸痛日夜缠绵为主,部分患者伴有一侧腿痛,疼痛部位多在下肢内侧或外侧。有的可伴有双下肢沉重、酸软等症。
妇女在产期要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勿过早久站、端坐、负重或劳动;避风寒,慎起居,每天坚持做产后操,可有效地预防产后腰腿痛。
治疗产后痉症
产后发生四肢抽搐,颈背强直,甚则口噤,角弓反张。
主要是由于阴血亏虚,即产后失血、失津、营阴耗损,津液虚竭,筋脉失养,而致筋急抽搐。此外,感染邪毒后亦可致筋脉拘急发痉。
若产后痉症属阴血亏虚型,症见骤然发痉,头项强直,牙关紧闭,手足抽搐,面色苍白,舌质淡红无苔,脉虚细。治宜滋阴养血,柔肝熄风,宜用三甲复脉汤。药有:白芍15克,阿胶10克,龟板15克,鳖甲15克,牡蛎(先煎)30克,麦冬15克,干地黄15克,火麻仁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若属感染邪毒,症见肌肉痉挛,头项强痛,牙关紧闭,身热恶寒,甚则角弓反张,面呈苦笑,舌黯红,苔薄黄,脉弦。治宜解毒镇痉,理血祛风,宜用摄风散,药有:赤脚蜈蚣半条,钩藤7.5克,朱砂、僵蛋(焙)、蝎尾各3克,麝香0.25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服0.25克,用竹沥调服。
防治产后脱发
产后头发的脱落是正常现象,在变成秃头以前,便会自动停止下来。一般的情况是每天平均掉落100根,然后会有新发不断地长出来。怀孕期间(服用口服避孕药时亦同)由于荷尔蒙的变化,致使头发不再掉落。不过,这种止歇现象只是暂时性的,注定该掉的终究难逃脱掉的命运,因此会在产后3~6个月之间脱落。有些授乳妇女发现,一直到给宝宝断奶或补充婴儿奶粉或固体食物时,才开始掉发。
为维护现有头发的健康,务必遵循最佳产后饮食方式,继续服用妊娠维他补充剂,并善待好发丝。意即只在必要时才洗头,使用润丝精以减少打结,如果头发确实打结,使用宽齿梳的梳子,并避免加热(用吹风器、卷发钳或热发卷)。在头发恢复正常以前,避免头发作进一步伤害,如延缓烫发、染发和洗头发,这不失为一项好措施。
只因为这次怀孕大量掉发,这并不表示下次怀孕也会如此。因为身体对每次怀孕的反应可能是南辕北辙。

(1)要预防宫缩痛。产后宫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1)要预防宫缩痛。产后宫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故宫缩时产生的轻微疼痛也是正常的,不需做特殊处理,经过几天以后就会逐渐消失。

如果宫缩痛较严重并且影响休息者,可进行治疗。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在下腹部敷热水袋或耳针埋藏(子宫、交感等穴),内服山楂红糖煎剂。

宫缩痛时,产妇千万不能自作主张,滥服止痛药。因为,产后腹痛还可能是由于子宫肌瘤红色变,卵巢囊肿扭转、破裂,急性阑尾炎,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及肠梗阻等急腹症所致。如果盲目止痛,掩蔽症状,延误诊治,可招致不幸。除此之外,止痛药可使产妇出汗量增加,致产妇虚脱。止痛药服用过量,可引起药物中毒。

如果产褥期子宫收缩时反复有阴道流血,这可能是宫腔有积血块,或宫腔内有胎盘、胎膜残留物,或感染子宫内膜炎,此时应及时诊治。

(2)要防手关节痛孕妇在分娩后,体内激素会发生变化,其结果会导致关节囊及其附近的韧带出现张力下降引起关节松弛,此时若过多从事家务劳动,或过多抱孩子、接触冷水,就会使关节、肌腱、韧带负担过重,引起手关节痛,且经久不愈。在产褥期,产妇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多做家务,要减少手指和手腕的负担,少抱孩子,避免过早接触冷水。

(3)应注意生殖器官感染。产妇在产褥期抗病能力差,加上阴道、子宫因分娩而造成的创伤还没有愈合,细菌极易由此侵入血液,再有分娩后阴道外口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易引起撕裂伤。因此,产褥期的妇女要注意外阴卫生,常用温水擦洗,但如同房会发生外阴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出血及阴部撕裂伤等,严重者还会引起败血症、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在产褥期切忌同房,在分娩前3个月至分娩后2个月要避免性交。平素要保持全身尤其是下身的清洁卫生,产前要加强营养,休息好,增加抵抗力。

(4)要预防乳腺炎。产妇除产后抵抗力下降外,其一是乳汁淤积,因为淤积的乳汁最适宜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其二是因产妇乳头、乳晕的皮肤薄,易导致乳头破损而引起细菌感染。

注意在怀孕开始后直至喂奶期间,都要用干净湿毛巾擦洗乳头和乳房,以保持清洁卫生,增强局部皮肤的抵抗力,从而杜绝细菌从裂口进入乳腺而引起感染。在哺乳时要保持乳头清洁,避免损伤,减少感染途径。每次喂奶要将乳汁吸空,若婴儿吸不完,可用吸奶器吸空,不要让乳汁淤积在乳房中,以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

(5)要预防膀胱炎。产后膀胱的肌肉暂时还比较松弛。容易积存尿液,妊娠后期体内积聚的水分,在产后也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从而增加了膀胱的负担,降低了膀胱的防病能力,这时细菌容易侵入尿道引起膀胱炎。产妇要切记在产后宜多排尿,不要使尿在膀胱里贮存过久,以免细菌繁殖,还要经常清洗外阴部,保持清洁,同时要防止脏水流入阴道。

(6)要预防子宫脱垂。在子宫尚未复原时,若过早干重活,可致子宫脱垂。病后会感到小腹下坠和腰酸,严重时子宫从阴道脱出。产妇要卧床多休息。不要过早下床活动,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或走远路或跑步。

(7)要预防肛裂。产妇易患肛裂的原因主要是饮食。饮食质量高,又精细,容易引起便秘,有的产妇还吃羊肉、姜汤等热性食物,而不吃或很少吃蔬菜、水果,加上产妇卧床休息,活动少,以致肠蠕动减慢,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而过于干燥、硬结,排便困难,肛裂随之发生,大便时肛门疼痛甚至出血。

这期间要改变饮食结构,宜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加大便量,多吃鱼汤、猪蹄汤,以润滑肠道和补充足够的水分。

(8)要预防肌风湿。主要症状是腰肩部发凉,肌肉发紧,僵硬,酸胀不适,遇阴雨天,便更加严重。由于此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故要积极防治。

首先是预防风邪。妇女分娩后,由于出血和体质的消耗,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若不注意预防风寒,虚邪贼风易乘虚而入,引起肌风湿。因此,妇女分娩后,应注意四时气候的变化,对虚邪贼风,应注意避之。

其次是注意增加营养。分娩时,出血较多,身体耗损较大,抵抗力下降,极需增加脂肪、蛋白质食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还可做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也可根据疼痛部位的大小,将食盐放入锅中炒热,用布包好敷于疼痛处,每天一次,每次20~30分钟。此外,用电针治疗效果也较好。

(9)要预防颈背酸痛。产妇在哺乳后,常感到颈背有些酸痛,随着喂奶时间的延长,症状愈加明显,此谓哺乳性颈背酸痛症。

首先是由产妇不良的姿势引起。一般产妇在给宝宝喂奶时,都喜欢低头看着宝宝吮奶,由于每次喂奶的时间较长,且每天数次,长期如此,就容易使颈背部的肌肉紧张而疲劳,产生酸痛不适感。此外,为了夜间能照顾好宝宝,或为哺乳时方便,习惯固定一个姿势睡觉,造成颈椎侧弯,引起单侧的颈背肌肉紧张,导致颈背酸痛的产生。

其次是女性生理因素与职业的影响。由于女性颈部的肌肉、韧带张力与男性相比显得相对较弱,尤其是那些在产前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会计、打字、编辑、缝纫)的女性,如果营养不足,休息不佳,加上平时身体素质较差,在哺乳时就更容易引起颈、背、肩的肌肉、韧带、结缔组织劳损而引发疼痛或酸胀不适。

还有自身疾病的影响。一些产妇由于乳头内陷,婴儿吮奶时常含不稳乳头,这就迫使要低头照看和随时调整婴儿的头部,加之哺乳时间较长,容易使颈背部肌肉出现劳损而感到疼痛或不适。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颈椎增生等病,也会加剧神经受压的程度,导致颈背酸痛,以及肩、臀、手指的酸胀麻木,甚至还会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表现。

因此,产妇要及时纠正自己哺乳时的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哺乳;在给小孩喂奶的过程中,可以间断性地做头往后仰、颈向左右转动的动作,夜间不要习惯于单侧睡觉和哺乳,以减少颈背肌肉、韧带的紧张与疲劳,平时注意适当的锻炼或活动。另外,要防止乳头内陷、颈椎病等疾患,消除诱因。另外,要注意颈背部的保暖,夏天避免电风扇直接吹头颈部。同时,要加强营养,必要时,可进行自我按摩,以改善颈背部血液循环。

(10)要防中暑。一些产妇在酷暑盛夏时,关门窗,睡火炕,盖棉被,加之室内温度很高,空气不流通,通风不良,以致产妇体内热量积蓄,体格虚弱,不能很好散发热量而造成中暑。发病初期、表现疲乏、头痛、口渴、胸闷、恶心;严重时,神志不清,狂躁不安或昏迷,甚或抽搐致死。要预防中暑,产妇宜多喝开水,不要盖得过多;衣服勤换洗,还可用温水擦身,以协助体内热量散发;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开“风口”,室内气温高时,可在地上洒水降温。

(11)产后便秘谨防痔疮。妇女产后由于子宫收缩,直肠承受胎儿的压迫突然消失,使肠腔舒张扩大,粪便在直肠滞留的时间较长,容易形成便秘,加之在分娩过程中撕裂会阴,造成肛门水肿疼痛等,而易患痔疮。因此,妇女产后注意肛门保健和防止便秘是防止痔疮发生的关键。

①勤饮水,早活动。由于产后失血、肠道津液水分不足,以致造成便秘;而勤饮水,早活动,可增加肠道水分,增强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②注意饮食保健。少食辛辣、精细食物,多食粗纤维食物。一些妇女产后怕受寒,不论吃什么都加胡椒,这样很容易发生痔疮。同样,过多吃鸡蛋等精细食物,可引起大便干结而量少,使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较长,不但能引起痔疮病,而且对人体健康也不利。因此,产妇的食物一定要搭配芹菜、白菜等纤维素较多的食品,这样消化后的残渣较多,形成的粪便软,大便时易排出。

③注意清洁卫生。勤换内裤,勤洗浴,不但保持了肛门清洁,避免恶露刺激,还能促进该部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预防外痔。

④早排便,早用开塞露。产后应尽快恢复产前的排便习惯。一般3日内一定要排1次大便,防止便秘。产后妇女,不论大便是否干燥,第一次排便一定要用开塞露润滑粪便,以免撕伤肛管而发生肛裂。

(12)防治产后骨盆疼痛。产妇分娩时产程过长、胎儿过大、产时用力不当、姿势不正以及腰骶部受寒等,或者骨盆某个关节有异常病变,均可造成耻骨联合分离或骶髂关节错位而发生疼痛。此外,在韧带未恢复时,由于外力作用如怀孕下蹲或睡醒起坐过猛、过早做剧烈运动、负重远行等,均易发生耻骨联合分离,表现在阴阜处或下腰部疼痛,并可反射到腹股沟内侧或大腿内侧,也可向臂部或腿后反射。

一般来说,此病过一段时间(几个月甚至一年左右)疼痛会自然缓解,如果长期不愈可用推拿方法治疗,并可服消炎止痛药,既可减轻疼痛,又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

预防时应注意:患有关节结核、风湿症、骨软化症的妇女应在怀孕前治愈这些疾病,然后再考虑妊娠。怀孕后,多休息,少活动,但不能绝对静止不动,不要做过分剧烈的劳动或体育锻炼,但可适当做一些伸屈大腿的练习。尽量避免腰部、臀部大幅度地运动或急剧的动作。产后避免过早下床或在床上扭动腰或臀部。

(13)要预防产后腰腿痛。此病是因骶骼韧带劳损或骶髂关节损伤所致。

产后休息不当,过早地持久站立和端坐,致使产妇妊娠时松弛了的骶骼韧带不能恢复,造成劳损。

产妇分娩过程中引起骨盆各种韧带损伤,再加上产后过早劳动和负重,增加了骶骼关节的损伤机会,引起关节囊周围组织黏连,妨碍了骶骼关节的正常运动。

产后起居不慎,闪挫腰肾,以及腰骶部先天性疾病,如隐性椎弓裂、骶椎裂、腰椎骶化等诱发腰腿痛,经产后更剧。

产后腰腿痛,多以腰、臀和腰骶部酸痛日夜缠绵为主,部分患者伴有一侧腿痛,疼痛部位多在下肢内侧或外侧。有的可伴有双下肢沉重、酸软等症。

妇女在产期要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勿过早久站、端坐、负重或劳动;避风寒,慎起居,每天坚持做产后操,可有效地预防产后腰腿痛。

(14)缓解产后尿潴留。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是因为分娩过程中子宫压迫膀胱及盆腔神经丛,使膀胱肌麻痹,运动迟缓无力;产后盆腔内压力突然下降,引起盆腔内淤血;加上产程过长引起体力的大量消耗,而导致排尿困难,给产妇带来痛苦。需要采取以下方法:

产后4小时即应主动排尿。如果排尿很困难也应每3~4小时做一次排尿的动作,这样,有利于锻炼膀胱逼尿肌和腹肌的收缩力;

常用温开水冲洗外阴、尿道,做排尿动作时可听一些流水声音(或用录音机放送)刺激大脑皮层,可起疏导排尿作用;

每日做3~4次仰卧起坐,每次重复做10~20次,可加强血液循环,解除盆腔瘀血,改善膀胱和腹肌的功能;

用热水袋敷小腹部,可刺激膀胱收缩并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

在有尿意而不能排出时,可用拇指按压关元穴,持续1分钟便可排尿;

用针炙治疗,取会阳、中膂俞、秩边,以及中极、关元、油骨等穴,再加以电针,通至1~2次,即可有效。

(15)要预防阴道松弛。在未生育时,两性交合很紧贴,阴茎进入阴道时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但生育后就完全不同了,阴道显得很宽松,夫妇双方都会产生一种交合不够紧贴的感受。这种情形可能影响性生活的和谐,造成丈夫的不满足及妻子的性压抑,甚至可能使夫妻关系破裂。

防治产后阴道松弛,要注意锻炼耻骨、尾骨肌的功能。方法如下:

常做“提肛功”,即吸气时用力使肛门收缩,呼气时放松,反复20~30次,隔1~2分钟再进行一次,每天清晨锻炼5~6次,日间锻炼2~3次,锻炼时可采用慢速收缩、快速收缩或两者交替进行。

可练国外的“盖格尔操”,首先是“开关水龙头”,患者坐在马桶上,两腿分开,开始排尿,中途有意识地收缩阴部肌肉,使尿流中断,此时感到在收缩的肌肉就是PC肌。如此反复排尿、止尿,排尿、止尿,就像反复开关水龙头一样。

做波浪状操练与收缩,坐在椅子上,由后向前缓慢地收缩PC肌,在收缩状态下,从1数到10,然后,由前至后逐渐放松。此时,脑子里可以想像海边的潮水,渐渐涨潮又渐渐退潮,反复操练,反复体验。

再有结合垫上或床上运动锻炼腰腹、臀腿肌肉。即仰卧床上,以头部和双脚为支点,抬高臀部,同时收缩PC肌,放下臀部,同时放松PC肌。反复数次。这样做,可使腰腹臀腿肌与PC肌都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PC肌的活力。

(16)产后血晕的治疗。此指产妇分娩以后,头晕眼花,难以起坐,昏倒榻下,或心下满闷,恶心呕吐,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

在治疗上,若属于血虚气脱型,症见产后失血过多、质稀,晕眩,心悸,烦闷不适,昏迷,手凉肢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舌淡无苔,脉微欲绝。治宜益气固脱,用独参汤,即人参15~30克煎汤,温服,每日2次。

若产后血晕属血瘀气闭型,症见产后恶露不下或量少,小腹阵痛拒按,心下气满,神昏口噤,牙关紧闭,双手握拳,面色紫暗,舌暗苔少,脉涩。治宜行血逐瘀,可用夺命散。药有:没药3克、血竭3克,煎汤温服,每日2次。

(17)产后痉症的治疗。产后发生四肢抽搐,颈背强直,甚则口噤,角弓反张。

若产后痉症属阴血亏虚型,症见骤然发痉,头项强直,牙关紧闭,手足抽搐,面色苍白,舌质淡红无苔,脉虚细。治宜滋阴养血、柔肝熄风,可用三甲复脉汤。药有:阿胶、炙甘草各10克,龟板、鳖甲、白芍、麦冬、干地黄各15克,牡蛎(先煎)30克,火麻仁12克。水煎服,每日2次。

若属感染邪毒,症见肌肉痉挛,头项强痛,牙关紧闭,身热恶寒,甚则角弓反张,面呈苦笑,舌黯红,苔薄黄,脉弦。治宜解毒镇痉、理血祛风,可用摄风散。药有:赤脚蜈蚣半条,钩藤7.5克,朱砂、僵蛋(焙)、蝎尾各3克,麝香0.25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服0.25克,用竹沥调服。

(18)产后发热的治疗。在产褥期间,产妇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

若属感染邪毒,症见产后寒战高热,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多或少,色紫暗秽臭如败酱,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或者黄燥,脉数有力。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可用解毒活血汤。药有:连翘、葛根、柴胡、甘草各6克,生地、红花各15克,赤芍9克,桃仁24克,枳壳3克。水煎,每日2剂,分二次服。

若属外感所致发热,又要分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暑热三种:

一是外感风寒。症见产妇恶寒发热,头痛,腰背酸痛,流涕无汗,鼻塞声重,痰稀而白,舌苔薄白,脉浮等。治宜养血祛风解毒,可用荆防四物汤加减。药有:荆芥6~9克,防风、川芎各3~6克,当归、白芍各9克,地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服。

二是外感风热。症见产后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痰黄,咽痛,口干而渴,微汗出,舌尖、边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可用银翅散加减。药有:金银花、连翘、苦桔梗各30克,荆芥、淡竹叶各12克,牛蒡子、薄荷各18克,生甘草、淡豆豉各15克,煎汤时加鲜芦根30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二次服。

三是外感暑热。症见由于产褥正值盛夏之时,发热口渴,心烦汗多,头目不清,胸闷恶心,体倦乏力,舌淡,脉虚数。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可用清暑益气汤。药有:西洋参5克,石斛、荷梗、粳米各15克,麦冬9克,竹叶、知母各6克,甘草、黄连各3克,西瓜翠衣30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二次服。

若属血瘀所致发热,症见产妇寒热时作,小腹疼痛拒按,恶露不下或甚少,色紫暗挟块,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可用生化汤加丹皮、丹参、益母草。药有:全当归24克,川芎、桃仁各9克,炮姜、炙甘草各6克,以黄酒服药。

若属血虚所致发热,症见产后失血较多,低热缠绵,自汗,恶露色淡、质稀而少,腹痛隐隐,头晕眼花,心悸少寐,舌淡红,苔薄,脉虚微数。治宜养血益阴、清解虚热,可用八珍汤。药用:人参、川芎各6克,白术、白茯苓熟地各9克,当归、白芍各10克,炙甘草3克,加生姜3克,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服。

若属食滞所致发热,症见产后身热,时发时止,不思饮食,食入不舒,吞酸嗳腐,脘腹胀满,呕恶呕泻,舌厚苔腻,脉濡滑。治宜健肝和胃、消导化滞,可用保和丸。药有:山楂180克,神曲60克,半夏、茯苓各90克,陈皮、连翘、莱菔子各30克,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克,温水送下,水煎量为1/10。

(19)产后恶露不绝的治疗。产后恶露持续20天以上仍淋漓不断者,称产后恶露不绝。

若是气虚所致恶露不绝,症见产后恶露量多不止,色淡质稀,无臭气,小腹空坠,神疲肢倦,短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宜补气摄血,可用补中益气汤。药有:黄芪15~20克,炙甘草5克,人参、当归、白格各10克,陈皮6克,升麻、柴胡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服,水煎服。

若是血热所致恶露不绝,症见恶露过期不止,血量多,色深红,质黏稠,有臭秽气,口燥咽干,大便燥结,面色潮红,舌质红,少苔,脉虚细而数。治宜养阴清热止血,可用保阴煎。药有:生地、熟地、白芍各6~9克,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各4.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服。

若是血瘀所致恶露不绝,症见产后恶露淋漓,涩滞不爽,量时多时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或带有紫点,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止血,可用生化汤。药有:全当归24克,川芎、桃仁各9克,炮姜、炙甘草各6克,水煎后黄酒送服。

(20)产后恶露不下的治疗。此指产妇胎儿娩出后,恶露停留不下或下之甚少者。

血瘀,即临产受寒,寒邪入侵,与血相凝而致恶露不下,或分娩时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遂为瘀血,结于胞中。

若是血虚所致的恶露不下,症见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神疲,面色苍白,舌淡白,脉虚细。治宜益气养血,可用圣愈汤。药有:生地、熟地、川芎、人参各9克,当归身、黄芪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服。

若是气滞所致的恶露不下,症见精神抑郁,食欲不振,胸胁胀满,小腹肿胀甚于痛,排血时下时止、色正常。治宜行气解郁,可用逍遥散。药有: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白茯苓各30克,炙甘草15克。共研细末,每服6~15克,煨姜3片,薄荷少许,煎汤送服。

若是血瘀所致,症见产后恶露不行或甚少,色紫暗,小腹疼痛拒按,痛处有块,舌紫暗,脉涩。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可用桃仁承气汤加生化汤。药有:核桃(去皮尖)、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川芎各6克,当归10克,炮姜3克,生蒲黄5克,益母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服。

(21)产后大便难的治疗。产后大便艰涩或数日不解,或粪便干硬,燥结难出。

若是血虚肠燥所致的产后大便干燥,症见大便数日不解,解时艰涩难下,腹无胀痛,饮食如常,面色萎黄,肌肤不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养血润肠。药有:当归20克,川芎8克,白芍、熟地各12克。

若是阴虚火盛所致的产后大便干燥,症见大便数日不行,口干口渴,胸满腹胀,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润燥通便、兼清内热,可用麻仁丸。药有:火麻仁9~15克,枳壳6~9克,人参、大黄各3~6克,蜂蜜30~60克,水煎服或炼蜜为丸,每次10克,每日2~3次。

若是气虚血亏所致产后大便难,症见临厕努挣无力,便出量少不坚,气短自汗,头晕目眩,精神倦怠,舌淡苔薄白,脉大而虚。治宜补气养血通便,可用圣愈汤。药有:生地、熟地、川芎、人参各9克,当归身、黄芪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服。

(22)产后缺乳的治疗。此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

若是属气血虚弱所致的缺乳,症见产后哺乳乳汁不充或全无,乳质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白或淡薄,苔白,脉细弱。治宜补气养血、佐以通乳,可用通乳丹。药有:人参、生黄芪各30克,当归60克,麦冬15克,木通、桔梗各9克,七孔猪蹄2个(去爪壳),水煎服(亦可先煎猪蹄取汁煎药)。

若是肝郁气滞所致缺乳,症见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量少质稠或平日乳汁正常或偏少,七情所伤后,乳汁骤减或点滴皆无;精神抑郁,胸胁胀满,喜太息,食欲不振,舌暗红或边尖红,苔微黄,脉弦数。治宜疏肝解郁、通络下乳,可用下乳涌泉散。药有: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各30克,青皮、漏芦、桔梗、木通、白芷、通草各15克,王不留行90克,甘草7.5克,共研细末,每6~9克黄酒调服。

(23)产后会阴伤口的保护。会阴伤口受恶露的浸泡,加之沾染尿液、汗液,且伤口距肛门又近,很容易污染引起炎症,所以,每天要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由前向后冲洗或擦洗外阴,大小便后能随时冲洗更好,会阴垫和月经带要消毒、勤换,内裤要勤洗。

会阴组织血运丰富,伤口愈合快,但拆线后愈合并不牢固,用力下蹲、大腿过度外展或摔倒会使伤口再度裂开,要注意保护。当缝线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硬结、肿胀、疼痛,可用1:5000高锰酸钾热溶液坐浴,使会阴部浸泡在药液中,每天2次,每次15~20分钟,可促进局部血循环,使硬结软化、肿胀消退。红外线烤灯距伤口30厘米,热而不烫,每天2次,每次15~20分钟,效果也很好。同时,运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散结中药,如红藤、丹参、赤芍等煎液洗局部,也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大多愈合良好,偶有阴道内切口处长出肉芽,易少量出血,可在门诊处理并涂以10%硝酸银。

(24)产后预防乳头皲裂与乳房硬块。

①乳头上出现破裂口,医学上叫乳头皲裂。多见于第一胎初次哺乳,尤其是乳头内陷而在孕期又未做处理的产妇。

为了防止产后哺乳发生乳头皲裂。妊娠期间应注意锻炼与保护乳头。坚持每日用毛巾蘸肥皂、温热水擦洗乳头。应逐渐增加擦乳头的力量,使乳头上皮渐渐增厚,犹如手脚掌上的胼胝体(老茧)一样的耐磨。使之产后能经得起宝宝的吸吮而不致破裂。擦洗乳头时应注意不要一下子用很大的力气,否则会擦破乳头皮肤。

乳头上有结痂者,可将消毒的花生油、香油等植物油涂在乳头表面,以使痂皮变软,然后用肥皂、温热水洗净。分娩后,应用干净的毛巾或消毒纱布将洗净的乳头连同乳房罩好,再用宽松的乳罩轻轻兜起。

每次给孩子喂奶时,妈妈必须先洗净双手(用肥皂洗3遍),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擦洗乳头。每侧乳房哺喂孩子不要超过半小时。喂完后即应把孩子抱开,不要让孩子含着乳头睡觉。否则,乳头长时间含在孩子的嘴里,表面上皮浸软,容易破裂。

当乳头出现皲裂时,可在裂口处涂复方安息香酸或鱼肝油铋糊剂。喂奶前要洗净乳头。

乳头皲裂严重,哺乳时乳痛厉害者,可借助“乳盾”喂奶,婴儿吸吮橡皮奶头,而不直接吸吮妈妈乳头。

也可用吸奶器将妈妈乳房内奶汁吸出,放入奶瓶中喂养婴儿,待乳头皲裂治愈后再哺喂孩子。

②泌乳初期,乳房膨胀,乳房血管、淋巴管扩张淤积。乳腺管通畅者,乳胀一般可缓解,乳汁易于排出,授乳后残存乳汁易用手或吸奶器吸出;乳腺管阻塞不通者,乳汁淤积,乳胀严重,乳房变硬,表皮绷紧,局部红热,触痛明显。副乳腺泌乳或相应的腋窝淋巴结肿大,则在腋窝处可摸到有压痛的硬结。患乳侧肢体不能靠到躯干。

乳胀严重者,尤其有硬结,体温升高者(“乳热”)应及早处理。可用冷水袋或湿冷毛巾冷敷乳房,以减轻乳房充血。

乳房胀大下垂明显者,可用洁净布托带,上托乳房,以改善乳房内血液、淋巴液循环及减轻乳汁的淤积。也可用吸奶器轻轻吸净乳房内残存乳汁。若用吸奶器抽吸不满意时,可用按摩的方法排出积乳(修剪指甲,洗净双手,手指轻轻地沿着乳房皮肤向乳头方向按摩,并间歇地向外牵拉乳头)。经上述方法排除淤乳效果均不佳时,可找一位大些的婴儿,最好未出牙的婴儿,吸吮胀乳,实在找不到人选,丈夫可协助吸吮极度胀满的乳房(刷牙或用消毒液漱口后)。

经积极处理乳胀硬结仍不能缓解产妇异常痛苦时,可慎服维生素B6200毫克,每日2次。一般用药后12小时左右可减轻乳胀,缓解症状后应立即停药,否则将抑制乳汁分泌——回奶。

产妇妊娠前原有乳腺增生结节,孕期内分泌影响及产后泌乳,结节可增大,经以上各种方法治疗常无效。若乳房内原有癌性结节,产后往往迅速恶化,乳房局部可能有硬而边界不清的结节,结节表面的皮肤呈“桔皮样”外观。乳汁可混血液,有臭味。因此,产妇乳房上一旦出现顽固性的肿块时,应及时就医。如若延误诊治,则往往预后不佳。

(25)产后晚期预防出血。从分娩后24小时算起,在产褥期里(产后6~8周)发生的阴道大出血叫晚期产后出血。少数患者经过保守疗法可以治好,但多数需要切除子宫才能止血。

因此,接生时要仔细检查娩出的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怀疑有胎盘遗留者,可借助B超检查确定或直接刮宫;要预防及控制产后感染;做剖宫产一定要有适应证,不能滥做,并要注意手术操作质量。产妇在产褥期无论何时只要有阴道出血活跃,超过正常月经量,就要到医院急诊检查,以免耽误治疗。如阴道排出肉样组织,要保存在70%酒精或白酒内送交医生检验。

(26)预防席汉综合征。席汉综合征是产后的一种垂体功能低下的病症,产生的原因是垂体受到损伤,如炎症、缺血、放射线及手术等,破坏了脑垂体组织,使其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

预防席汉综合征,首先要加强营养,应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等富含营养的饮食;积极纠正贫血,给予铁剂、叶酸、人参归脾丸、三七补血丸等补血制剂;内分泌药物治疗,补充其功能不足,给予适量的甲状腺素片、可的松。对年轻妇女,为了防止性器官萎缩,可用人工周期治疗。

席汉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畏寒怕冷、疲劳倦怠、面色发白、性欲减退、闭经等症状,为中医肾阳不足症,补肾阳,给予肾气丸、右归丸等,可以逐渐改善症状,恢复性功能,使月经来潮,如配合针灸治疗,疗效会更好。

(27)产后预防生育性肥胖症。由于生育而引起的肥胖简称“生育性肥胖症”,也叫“母性肥胖综合征”。这种肥胖综合征的发生同妊娠引起的丘脑下部功能紊乱,特别是脂肪代谢失去平衡有密切关系。

为防止生育后过度肥胖,首先必须适量饮食,尤其吃鸡、鸭、鱼、肉、蛋等高蛋白食品时,要有节制,合理配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另一方面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产后早活动,适当锻炼,坚持做产褥操。



产后月子病:如何应对?
答:产后妈妈们可能会感到眼部干涩、酸胀,甚至看东西模糊。为保护眼睛,妈妈们应避免长时间用眼,减少强光刺激。玩手机时,请保持适当距离,并补充胡萝卜、叶黄素等营养素。爐手腕疼痛,大拇指无力产后妈妈们可能会感到手腕疼痛,尤其是大拇指使不上力。这可能是患上了产后妈妈手,也称狭窄性腱鞘炎。为预防此病,妈妈们应适量...

孕妇产后常见症状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妇女在产期要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勿过早久站、端坐、负重或劳动;避风寒,慎起居,每天坚持做产后操,可有效地预防产后腰腿痛。 (14)缓解产后尿潴留。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是因为分娩过程中子宫压迫膀胱及盆腔神经丛,使膀胱肌麻痹,运动迟缓无力;产后盆腔内压力突然下降,引起盆腔内淤血;加上产程过长引起体力的大量消耗,而导致...

产后五种发热情况及预防措施
答:预防产褥热的关键在于保持产道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卫生巾和内裤,产后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贫血体虚贫血引起的发热,可能是产后失血过多所致的低热。此时应注意补充营养,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猪肝、菠菜等,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发热是产妇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预防的关键在于保持外阴...

产后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有什么?
答:一般来说,此病过一段时间(几个月甚至一年左右),疼痛会自然缓解,如果长期不愈可用推拿方法治疗,并可服消炎止痛药,既可减轻疼痛,又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预防时应注意: 患有关节结核、风湿症、骨软化症的妇女应在怀孕前治愈这些疾病,然后再考虑妊娠。怀孕后,多休息,少活动,但不能绝对静止不动,不要做过分剧烈的劳...

别让产后疼痛跟你一辈子!专家教你6招预防妈妈手、肩颈酸痛、骨盆疼痛...
答:孕期症状到产后并不会不药而愈,还是必须积极治疗。预防妈妈手 step1. 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手拉开弹力带往前平举。step2. 将弹力带往上举高伸直。step3. 上半身往左侧弯曲,停留2 ~3 秒再回到原位。step4. 上半身往右侧弯曲,停留2 ~3 秒再回到原位。频率...

产后坐月子 教你6种月子病的预防措施
答:预防措施: 保持乳汁畅通:产后及早开奶,让宝宝多多吮吸,如果宝宝吃不完,可用吸奶器把多余的奶水吸出。哺乳前可热敷 *** ,这样能促进乳汁通畅。 防止*** 破裂: *** 破裂既容易乳汁瘀积,又有可能因伤口而发生细菌感染。准妈妈早在怀孕6个月起,就可以每天用毛巾蘸水擦洗 *** 了。如果 *** 被宝宝吸破了...

夏天产褥中暑是产妇的一种常见现象,会有什么方式可以预防?
答:关键在于产褥期中暑的预防、健康教育和先兆症状的识别。摒弃旧有的风俗习惯,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孕妇服应宽大透气,有利于散热,以舒适为度。其实女性在产后1 ~ 2天后最好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然后逐渐增加含有丰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除了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可以多吃...

产后腰痛的预防方法
答:产后腰痛的预防方法1 1、从孕期即开始预防腰痛 均衡合理地进食,避免体重过于增重而增大腰部的负担,造成腰肌和韧带的损伤。注意充分休息,坐位时可将枕头、坐垫一类的柔软物经常垫在腘窝下,使自己感到很舒服,以减轻腰部的负荷。睡眠时最好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减少腰部的负担。穿轻便柔软的鞋子,不...

月子病有哪些症状?月子病如何治疗?
答:月子病的种类有很多,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具体情况,以及防治方法吧。1、什么是月子病月子病是指妇女在生产(包括小产)之后一个月内所受到的外感或内伤而引起的疾患,在月子里没有治愈而留下的病症。妇女在生产后,因筋骨腠理大开,身体虚弱,内外空疏,如果此时不慎使风寒侵入,或大怒大悲,或过多房事,都能引起月子病。2、...

夏天产褥中暑是产妇的一种常见现象,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
答:夏天产褥中暑是产妇的一种常见现象,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产妇在月子里是不可以吹风的,这对在夏天坐月子的宝妈而言确实很残酷,由于产妇身体就比一般人老是出汗,再加上气候的酷热,因此夏天坐月子的产妇很有可能会非常容易中署。1、休息的屋子要时常自然通风 尽管说产妇不可以吹风机,但也不可以为此而...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