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觉知?

觉知是什么?能举个例子吗~

觉知是把个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此时此刻对个体内部和外部刺激的体验上, 是一种特殊的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即有意识地、不加评价地观察在身体内部和外部环境中所出现的刺激时产生的全部心理体验。
简介
缺一不构成一次觉知。 觉知的特点是:
1,及时性:每一次觉知都是当下发生的,每一次觉知都和上一次不同。
2,转换性:每一次觉知都可以或快或慢地转换成下一次觉知,转换越快觉知力越强大,明处越多越大,无明越少越小。
3,变异性:即每一次觉知都和上一次不同。
4,成对性,因为身体的有限性和不可发展,人体的觉知都是成对出现的,呼吸时是有入必有出。经行时是有右必有左等等。 对觉知的培养是一切正法的根本着手处,是判定法之邪正的尺度和标准。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节选自《最初的和最终的自由·论觉知》如果没有要改善、改变、称为不是现在的你的欲望,你就不会检查自己。这是内省再明显不过的理由。我生气,所以我内省检查自己,为的是摆脱愤怒或缓和或改变愤怒。凡是有内省的地方,也就是有改善或改变自我的回应、反应的欲望的地方,总是有一个期望中的目标;如果目的没有达到,那么就会忧郁、沮丧。因此,内省总是伴随着沮丧。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到当你内省的时候,当你为改变自己而查看内心的时候,总是有一阵沮丧。总是有着忧郁情绪的起伏颠簸你不得不与之搏斗;你不得不再次检查自己,以克服那种情绪等等。内省是一个没有释放的过程,因为它是一个将真实存在转变成某种它不是的东西的过程。显然,当我们内省的时候,当我们沉浸于这个特定行为中的时候,确切发生的情况就是如此。在这个行动中总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我”总是在检查某事物,为的是要改变它,因此总是存在着二元冲突,也因此有了受挫的过程。永远不会有释放;并且,认识到那种挫折后,忧郁便随之而来。觉知是完全不同的。觉知是不带谴责的观察。觉知带来了解,因为此时不存在谴责或识别,只有静静的观察。如果我想了解某事物,我就必须观察,我不应该批评,我不应该谴责,我不应该将它作为快乐来追求,或将它作为不快乐来躲避。必须仅仅是对事实静静的观察。没有期望中的目标,有的只是当每件事发生的时候,对它们的举止。当有谴责、识别或开脱的时候,这种观察以及对它的了解就停止了。内省是自我完善,所以内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觉知不是自我完善。相反,它是自我的、“我”的终结,带着它特有的个性、记忆、要求和追求,统统结束。在内省里,有着识别和谴责。在觉知里,不存在谴责和识别;所以也不存在自我完善。它们两者之间有巨大的差别。如果一个人想改善自己,他是永远不会觉知的,因为改善的含义就是谴责和取得某一结果。而在觉知里,有着没有谴责、没有否定、没有接受的观察。觉知着,和事物接触着,和自然接触着,觉知由外在事物开始。首先,有着对自己周遭事物的觉知,对事物、对自然以及对人的敏感,所有这一切意味着联系;然后有对观念的觉知。这种觉知,对事物、对自然、对人、对观念的敏感,不是由分裂的过程组成的,而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它是对内心生成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思想、每一种感觉、每一个行动的持续不断的观察。因为觉知不是谴责的,所以不存在积累。只有当你有标准的时候,你才会谴责,也就是说,这时存在着积累,因此存在自我的完善。觉知是对自我、“我”在和人、观念以及事物的关系中的领悟。这个觉知是一刻接一刻的,所以是不可能被练习的。如果你练习某件事,它就成了习惯,而觉知不是习惯。习惯性的头脑是不敏感的,在某一特定行为的成规里发挥功能的头脑是迟钝的、不灵活的,而觉知则要求有恒常的灵活性、警觉性。这一点不难做到。这就是当你对某事感兴趣时,当你感兴趣地看着你的孩子、你的妻子、你的庄稼、树、鸟儿的时候所做的事。你不带谴责、不带识别地观察;所以在这个观察里有完整的交流;观察者和被观察的对象处在完全的交流中。这种情况在你对某事物深深地、完全感兴趣的时候才会发生。因此,在觉知和内省的自我扩张式改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内省导致挫折,导致更多、更大的冲突;而觉知是一个从自我的行动中释放出来的过程;它是要觉知到你每天的活动、觉知到你的思想、你的行为,以及觉知到他人、观察他。只有当你深爱某人,当你对某事深感兴趣的时候,你才能做到这一点;当我想了解自己、我的整个存在、关于我自己的全部内容,不只是一两个层面的时候,此时,显然必须没有责难。然后,我必须对每一种思想、每一个感觉、所有的情绪、所有的压抑敞开自己;并且,因为有越来越广阔的觉知,就有了从所有隐藏的思想活动、动机,追求解脱越来越大的自由。觉知是自由,它带来自由,它产生自由,而内省产生冲突,是自我封闭的过程;所以总是有挫折和恐惧。提问者也想知道谁能觉知。当你有某种深切体验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当有这样的体验时,你会意识到你正在经历吗?当你生气时,在你气愤或嫉妒或快乐的一刹那,你会意识到你在快乐或你在生气吗?只有当体验过去后,才会有体验者和被体验的东西。然后体验者观察被体验的东西、体验的对象。在体验的时候,不存在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对象:只存在体验。我们大部分人没有在体验。我们总是在体验的状态之外,所以我们总是问类似“谁在观察?谁在觉知?”的问题。无疑,这样的问题是错误的问题,不是吗?在有体验的时候,不存在觉知的人和被他觉知的对象。不存在观察者和被观察的对象,有的只是一种体验的状态。我们大部分人发现生活在体验的状态里是极其困难的,因为这要求具有异乎寻常的灵活性、机敏、高度的敏感;这一切在下列情况中都不会存在:如果我们追求结果,如果我们想成功,如果我们有期望中的目标,如果我们在算计——所有这些做法会带来挫折。一个不要求任何东西的人,一个没在追求某个目标的人,一个不管结果的含义是什么、也没有在苦苦寻求它的人,这样的人是处在不断体验的状态里的。对于这一点,你们自己可以很简单、很容易地试验一下。下一次,当你生气、嫉妒、贪婪、暴怒或无论什么的时候,注视一下你自己。在那种状态里,“你”是不存在的。只有那个存在的状态。过一会儿,一秒钟后,你给它个称呼,你给它起个名字,你称它为嫉妒、愤怒、贪婪;所以你立刻制造出观察者和被观察的对象,体验者和被体验的对象,然后体验者试图改善这个体验,改变它,记住有关它的事,等等;因此,他保持了他自己和被体验的对象之间的分离。如果不给那种感觉起名字——也就是说,你没在追求一个结果,你没在谴责,你只是静静地觉知到这种感觉——那么你会发现在这个感觉、体验的状态里,没有观察者,也没有被观察的对象,因为观察者和被观察的对象是一个共同的现象,所以,存在的只是体验。所以说,内省和觉知是完全不同的。内省导致挫折,导致更多冲突,因为蕴含其中的是想改变的欲望,而改变只是一种改善过的延续。觉知是一种没有谴责、没有开脱或识别的状态,因此就有了领悟;在这种被动而警觉的觉知状态里,既不存在体验者,也不存在被体验的对象。内省是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扩张的形式,它永远不会把我们领到真实那里,因为它始终是自我封闭的过程;而觉知是一种可以产生真实的状态——那真实存在的真实,我们日常生活的简单真实。只有当我们了解了日常生存的真实时,我们才可能走得更远。你必须从近的地方开始,才能走得远。但是我们大部分想跳跃,在不了解近的东西的情况下,就从远的地方开始。当我们了解近的时候,我们将发现近的和远的之间的距离是不存在的。没有距离存在——开始和结束是同一的。

觉知就是修习此法者,通过默念动而知道自己身体动,和通过默念停而知道自己身体停,而形成的一种身心体验,觉知是身心同时发生的,而不是身心分离者可以体验到的。就是说,一次觉知必须包括身心同时发生的一次动和一次停,此二者缺一不构成一次觉知。
觉知的特点:
1.及时性:每一次觉知都是当下发生的。
2.转换性:每一次觉知都可以或快或慢地转换成下一次觉知,转换越快觉知力越强大,明处越多越大,无明越少越小。
3.变异性:每一次觉知都和上一次不同。
4.成对性:由于身体的有限性和只会进化,人体的觉知都是成对出现的,呼吸时是有入必有出。经行时是有右必有左等。对觉知的培养是一切正法的根本着手处,它是判定法之邪正的尺度和标准。

根据对阿姜潘尊者所传的这种方法的修习和体验,可以将觉知定义如下: 觉知就是修习此法者,通过默念动而知道自己身体动,和通过默念停而知道自己身体停,而形成的一种身心体验,觉知是身心同时发生的,而不是身心分离者可以体验到的。就是说,一次觉知必须包括身心同时发生的一次动和一次停,此二者缺一不构成一次觉知。

觉知是把个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此时此刻对个体内部和外部刺激的体验上, 它是一种特殊的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即有意识地、不加评价地观察在身体内部和外部环境中所出现的刺激时产生的全部心理体验。

觉知/ 含义
根据对阿姜潘尊者所传的这种方法的修习和体验,可以将觉知定义如下: 觉知就是修习此法者,通过默念动而知道自己身体动,和通过默念停而知道自己身体停,而形成的一种身心体验,觉知是身心同时发生的,而不是身心分离者可以体验到的。就是说,一次觉...

根据对阿姜潘尊者所传的这种方法的修习和体验,可以将觉知定义如下: 觉知就是修习此法者,通过默念动而知道自己身体动,和通过默念停而知道自己身体停,而形成的一种身心体验,觉知是身心同时发生的,而不是身心分离者可以体验到的

觉知"这个词,让人费解,到底什么是觉知
答:觉知 [ jué zhī ]基本释义 [ jué zhī ]1.觉察到。2.知觉。

觉知  [jué zhī]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 ...
答:觉知 [jué zhī] [觉知]基本解释 1.觉察到。 2.知觉。[觉知]详细解释 觉察到。《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吏觉知,使 长安 尉 奇 等往捕 开章 。”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密言台上,犹惧觉知,羣议沙中,何无避忌!”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臣亦觉知先帝...

觉知是什么意思?
答:“觉知”是禅修的概念,包括觉与知,觉是一个感(感触、触碰)的过程,知是一个应(收受)的结果,所谓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感官都是“觉”的感知器官。觉知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某物有所认识或有所意识的内部主观状态。自我觉知是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比如说,“我在走路...

什么是觉知?
答:“觉知”是禅修的概念,包括觉与知,觉是一个感(感触、触碰)的过程,知是一个应(收受)的结果,就如同触电的“觉”是接触的方式,“知”是麻木反应。所谓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感官都是“觉”的感知器官。觉知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某物有所认识或有所意识的内部主观状态。自我觉知是个体...

觉知是什么意思
答:觉知就是修习者,通过默念动而知道自己身体动,和通过默念停而知道自己身体停,而形成的一种身心体验。觉知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即纯粹觉知也就是明觉,就是我们的本性状态、本然状态、本初状态、真实状态。纯粹觉知、纯然觉知就是没有对境的觉知,没有经过分析判断、无概念无思维的觉知。第二个层面...

什么叫做觉知?
答:可以将觉知定义如下: 觉知就是修习此法者,通过默念动而知道自己身体动,和通过默念停而知道自己身体停,而形成的一种身心体验,觉知是身心同时发生的,而不是身心分离者可以体验到的。就是说,一次觉知必须包括身心同时发生的一次动和一次停,此二者缺一不构成一次觉知。

什么是觉知
答:看着就是觉知,你看着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你能看着树木,你能看着河流,你能看着云彩,你能看着周围游戏的孩子。看着就是觉知,你看着什么不是关键,客体不是关键。 观看的品质,警觉的品质---那就是觉知所在。记住一件事:禅的基本教导就是要觉知。无论你做什么都带着觉知就是禅。行为并不是问题...

觉知和观照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答:在我看来,觉知是萤微之光,而观照则是天空中的太阳。两者都牵涉到“知”,而从觉到知的强度不同。修行觉知和观照的不同,就好像你走夜路,一个人是拿着手电筒走,而另一个人干脆把一轮太阳搬上了天空。这就是它们的不同。修习觉知,你是拿着手电筒走路;而观照修习,而是你让太阳照着你走路...

觉知是什么?能举个例子吗
答:觉知是把个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此时此刻对个体内部和外部刺激的体验上, 是一种特殊的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即有意识地、不加评价地观察在身体内部和外部环境中所出现的刺激时产生的全部心理体验。简介 缺一不构成一次觉知。 觉知的特点是:1,及时性:每一次觉知都是当下发生的,每一次觉知都和上一次不同...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