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法律人应具备那些职业素养

一个法律人应具备那些职业素养~

法律职业素养主要内容包括:职业语言、职业知识、职业思维、职业技术、职业信仰和职业道德六个方面。因此法律职业语言的统一、法律思维的统一、法律知识的统一、法律技术的统一、法律信仰的统一以及法律职业道德的统一是法律职业统一的标准。

职场素养:沟通能力、谈判能力、管理能力、规划能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

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推进依法治国的法律人),必须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作为法治建设的推进者——“法律人”,应当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

一、要有广博深厚的法律知识素养

广博深厚的法律知识素养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良好的法律理论素养,这种理论素养是法律人从事法律职业的基础,它一方面要通过理论学习来获得,另一方面要通过法律实践活动来积累和提升。良好的法律理论基础表现为具有良好的法律观念、系统的法律哲学知识、全面的了解国情社情人情、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功底和秉持正义的法律精神。

二是良好的部门法知识素养,特别是适应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专门法知识素养,其中,最为核心是运用部门法知识正确认定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的能力。

三是熟练的法律实践经验。法律实践经验是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是对具备的法律知识素养的检验,它是法律人法律知识素养的有机的组成部分。这种以经验为内涵的知识运用能力包括:法律规范的运用知识及经验、法律方法的适用知识和经验、法律事实的判断知识和经验、法律辩论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变知识和经验、与当事人进行交往的沟通知识和经验等等。

二、要有明辨审慎的法律判断能力。

法律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对事实和法律的两个方面的判断活动,就是运用法律判断事实,通过事实适用法律。这两个方面都需要明辨与审慎,因为如果事实认定不审慎明辨,就会出现认定事实的不清或者错误,影响案件的认识和处理,甚至会侵害当事人的利益,而如果法律适用不审慎明辨,则不仅会造成违法后果,也会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影响到法律正义的实现。法律实践从私而言,有关人格有关财产;从公而言,有关秩序有关稳定有关安全;但无论如何,法律实践作为正义之事,法律尤其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惟有如此,才能日渐接近正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

三、要有理性严谨的法律思维技巧。

法律的思维不同于日常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法律是理性严谨的逻辑,而日常生活思维则理性与情感并重。法律思维的理性严谨表现在对待问题和处理问题上,重视对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思考,强调法律适用的普遍性优先于事实的特殊性、坚持程序正义优于利益诉求的实质合理性,程序的公正优于实体的公正,主张理由的说服优于结果的强制,这从本质上彰显了法律思维的理性化特点。而在日常思维中,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常常会出于个人的喜好、情感或偏向、价值观的左右、利益的趋使等发生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的变化。法律的理性思维和技巧,是强调法律人要善于运用法律的逻辑工具,用严谨的法律思维来进行事物的判断与取舍,反对情感因素、个人好恶等对法律判断的影响,最大限度保障法律实践过程中的公平公正,维护法律的正义和尊严,确保法律的贯彻和实施,防止个人因素对法律实现的影响。

四、要有公正严明的法律道德操守。

法律乃正义的化身,法学乃正义之学。法律人必须具有正义的品德、公平的心态、严明的操守,这是保证法律公正得以实现的基础,没有这样的道德基础,法律就会成为不良利益主体为恶的工具。当然,正义的品德、公平的心态、严明的操守,要有公正的法律为基础,要有良好的严格的程序来维护。当然,从一开始进入法律人共同体开始,这种素养的养成和训练就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在法学研习和法律实践的过程中,仅仅增强一些有关法律的知识技能还远远不够,要把法律职业道德的提升放在重要的位置,重视德性因素在法律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法律人不能缺“德”,法律之治,是有德之治,是尚德之治。法律的教育要以公正的法律道德教育人,以严明的法律情操鼓舞人,以高尚的法律人格来感染人,以坚定的法治信念熏陶人,使法律人获得对自身的角色认同感与角色使命感,并在现实生活中赢得人们的尊重与信任,从而提升法律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同时,道德的教育与熏陶只是培养法律人道德素养的一种教化性的努力,而且,只有这种教化性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完善法律人的追责机制,使法律不仅成为普通人的他律,也要成为法律人自身的“锁链”,使法律人知法守法用法,进而来影响社会,影响他人,为法治社会起到榜样的作用。

五、要有以人为本的法律人文关怀。

人乃万物之灵,也是世界的主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考察一切法律活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法律的制度设计乃至程序展开都应当贯彻“人”的标准,而不是某些抽象的“概念”或者西方的“学说”;同时法律人也应当把“为了人的发现”和“一切为了人”的“现世”精神和最起码的人文关怀注入到自身的法律实践过程中,始终把当事人的利益放在重要的法律实践位置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与利益,尊重当事人的人格与人性价值,严禁在法律活动中蔑视人、污辱人、侵犯人,以法律人的实际活动践行“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发掘法律实践中的人文精髓,推动法律活动朝着更具人文理性的目标迈进。



法律人应具有知识、道德、理性三方面素养。
其中,理性素养是法律人与其他工作者相区别的特质,并分析“素养”一词的词源和说明了三种素养的应有之义:知识素养是对法律规则、习惯的熟悉;道德素养则要求法律人追求正义、保持公道、保护弱者、崇尚公平;理性素养是对法律内涵、精神的认知和领悟。

法律工作者的 职业价值观是什么
答:除了口才,法律行业工作者,还应该具备的素质有:1、良好的业务知识根据你所专攻的法律领域,熟练掌握其基础知识,例如: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等。作为法律工作者,还需要保持持续深造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和精化所处子领域的业务能力。必要时,多...

法律人应该具备的素养
答:1、思想素质 (1)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职业宗旨;(2)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崇高理想;(3)崇尚法律、法律至上的坚定信念;(4)认同职业伦理、恪守法律职业道德的自律精神。2、文化素质 (1)广阔的知识背景;(2)工具性技能;(3)人际沟通能力。3、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

一个法律人应具备那些职业素养
答:一、要有广博深厚的法律知识素养。广博深厚的法律知识素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良好的法律理论素养,这种理论素养是法律人从事法律职业的基础,它一方面要通过理论学习来获得,另一方面要通过法律实践活动来积累和提升。良好的法律理论基础表现为具有良好的法律观念、系统的法律哲学知识、全面的了解国情社情人情、...

法律人应该具备的素养
答:一、基本素养 1. 思想素质 - 秉持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职业宗旨。- 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崇高理想。- 崇尚法律、持有法律至上的坚定信念。- 认同并遵守职业伦理,展现法律职业道德的自律精神。2. 文化素质 - 拥有广泛的知识背景。- 具备工具性技能。- 发展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3. 身心素质 - 身体...

法律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那些方面?
答:🧘‍♀️促进自我修养法制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修养,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为社会贡献人才法制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法制素养和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作出贡献。⚖️促进公平正义法制教育能够促进公平正义,使大学生在人生的道路...

一个法律人应具备那些职业素养
答:法律职业素养主要内容包括:职业语言、职业知识、职业思维、职业技术、职业信仰和职业道德六个方面。因此法律职业语言的统一、法律思维的统一、法律知识的统一、法律技术的统一、法律信仰的统一以及法律职业道德的统一是法律职业统一的标准。

年轻法官需具备哪些司法职业素养?
答:一、法官应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法官应具有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对基层人民群众抱有同情心,时刻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做到“司法为民”。二、法官应具有高尚的人格和职业道德 法官应拒绝物质诱惑,坚守道德原则,以高尚的品格取信于人,服务于司法。三、法官应具有良好的文化及人文素养 法官...

成为一名律师,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或者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如果你没有法学背景,但只要你的学历达到相应要求并且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你仍然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扎实的法律基础这些条件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为了确保每一位律师都能够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法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答:一、法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是法官的基本条件,职业素质是法官审理案件的基础,职业道德保证了法官的公正性,心理素质则帮助法官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二、法官应具备的三个能力包括驾驭庭审能力、法律适用能力和裁判文书制作能力。驾驭庭审能力包括阅读归纳能力...

成为一个合格的律师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2.不屈不挠、屡败屡战,迎着困难上的心理素质;。3.尊重同行才能尊重自己 ;4.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理解力;5.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和委托人保持距离 ;6.在履行职务过程中,要明确拒绝委托人的不正当要求 ;7.具有渊博的知识;8.律师作为专业人士,应当有手术刀般的不带...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