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不满一年怀孕被辞退

~

入职不满一年怀孕被辞退

  入职不满一年怀孕被辞退,孕期间公司是不允许开除孕妇的。为了保护女职工的权益,国家法律规定,女职工怀孕、哺乳的,用人单位不得辞退。如果入职不满一年怀孕被辞退也应该怎么办呢?

  入职不满一年怀孕被辞退1

   员工入职未满一年怀孕可以辞退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在试用期中,劳动者有如下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如果您不符合上述任意一种情形,用人单位不得与您解除劳动合同。

  若能有直接证据证明该员工在工作期间严重失职,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并且在调岗培训后仍无法胜任工作,可以依法进行辞退,但不能以其怀孕为由,将其辞退。若一定要在其怀孕期间辞退,是需要进行经济赔偿的。

  按照《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间,单位不能解除其劳动关系,妇女在怀孕期、生育期和哺乳期等“三期”未满前,劳动合同期限应顺延。此间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应改变。

  可见,国家对于作为弱势群体的女职工的法律保护是十分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怀孕女职工一旦遭到违法解雇,一直到哺乳期结束将难以找到工作,生活来源难以保障,因此国家禁止用人单位在职工怀孕期间解除劳动关系。而用人单位一旦非法辞退怀孕职工,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辞退怀孕员工怎样赔偿?

  国家对孕期女职工的权益保护做出了明确的保护,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做出非法辞退,孕期职工有权申请以下赔偿:

  1、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相当于2倍的经济补偿金

  计算方式:工作年限×离职前12月的平均工资×2倍(详见《劳动合同法》第42、47、87条)

  2、怀孕、产期、哺乳期“三期”工资

  3、工资和加班工资(如有拖欠)应一并发放。

  《劳动合同法》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也有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在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

  生命繁衍,是人类继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法律对于怀孕员工,有一定的保护措施,确保员工在怀孕期间不会由于身体原因而失去经济来源。入职半个月怀孕公司可以辞退吗?若公司能够证明该员工在试用期内不符合条件,是可以辞退的。但不能以怀孕为由进行辞退。

  人类的繁衍,是极其重要的。人们的生命有限,若没有新生儿的补充,地球很快会失去生机。一个公司,员工入职未满一年怀孕可以辞退吗?国家有对孕妇的相关规定,为了保障其生育期间的基本生活,作为一个企业,是不能随便开除的,是违反劳动法的。出于对人性的考虑,保护妇女的权益是必须的。

  入职不满一年怀孕被辞退2

   公司辞退怀孕的员工赔偿标准是什么

   1、单位无故解除劳动合同须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

  第36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42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第87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单位在产假之前辞退怀孕职工,应支付产假工资:产假128天×津贴或工资= 元;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5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第7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第8条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4条规定: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

   3、补缴相应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法》第10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未婚先孕被辞退赔偿吗

  我国《劳动法》第29条第3款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国务院《女职工保护条例》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可见,对孕期女职工的保护,法律和法规并没有区分属于“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怀孕”还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怀孕”,其立法目的是在于保护妇女和胎儿的权益,因此,虽然女职工是未婚先孕,也应受到《劳动法》和《女职工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保护。

  我国《婚姻法》和国家有关计划生育的法规、政策中明令禁止非法同居怀孕、生育,但这只能说明,你应当受到来自违反这些规定的处罚,如承担社会抚养费等,而不等于你违反了《劳动法》、《女职工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也就是说,不同的法律,由于调整的范围和对象不同,适用时不应混淆。

  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对于辞退怀孕职工的具体赔偿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相关情况的认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涉及到女职工存在违法事件或者违法行为,那么就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而由用人单位直接解除劳动合同。

  入职不满一年怀孕被辞退3

   怀孕中被辞退怎么赔偿

   1、怀孕生产期间不能随便降工资

  女性怀孕七个月以上,每天必须要休息一小时,不得安排夜班劳动。除了不能给怀孕的女性安排太过繁重的工作,还不能随便给怀孕女性降低工资。国务院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所以说姐妹们,在怀孕期间,公司是不能以怀孕为由,随便扣工资的哦~

   2、公司不能随便辞退怀孕女性

  在女性怀孕后也不能随便辞退女性,毕竟国家法律在这里呢,《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所以,新闻报道里出现的开除孕妇的行为是违法的哦,并且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劳动合同到期了,至少要等到女性生完孩子一年哺乳期结束后,才能解除劳动合同。

   3、产检也有假期

  通常来说在女性怀孕时,至少要产检5次,所以劳动法对产检假也是有规定的。怀孕第1-7个月,女性每个月有1天假期,主要用于产检和健康培训等。怀孕第8个月,女性每个月有2天的假期,怀孕9个月以上,每个月有4天假期,不过因为这时候已经快生了,所以其中的2天算在预产假中。

   4、女性这样休产假

  通常来说女性怀孕能休多少天产假呢?一般来说是98(产假) 15天(如果难产的话) 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产假结束后女性每天可以休1个小时的哺乳假,一直到孩子满一岁。女性在怀孕的时候产前也可以休假15天;同时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总的来说小月子也要好好做的,女性千万要照顾好自己。

  当然了,怀孕的女性要坚信国家法律,如果姐妹们在孕期遭到违法解聘,一定要到当地劳动人事局申请仲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时也可以向当地工会寻求法律援助。而姐妹们在孕期如果遇到需要保胎的情况,也最好去权威的医院,开具正规的诊断证明,以方便走请假流程。

  同时已孕女性在孕期因身体原因需要休假时,也最好能走正规的流程,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不过还是提醒各位姐妹,怀孕工作最好量力而行,如果选择工作,就还是站好每一班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吧。如果不能完成的工作,也最好做一下相应的交接,不要因为自己怀孕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才是。

   孕妇被单位辞退补偿标准怎样规定的

  此间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应改变。女职工在孕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不得已怀孕为由辞退员工。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应得赔偿:国家对孕期女职工的权益保护做出了明确的保护,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做出非法辞退,针对?孕期职工有权申请以下赔偿:

  1、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相当于2倍的经济补偿金计算方式:工作年限×离职前12月的平均工资×2倍(详见《劳动合同法》第42、47、87条)

  2、怀孕、产期、哺乳期“三期”工资。

  3、工资和加班工资(如有拖欠)应一并发放。



试用期内怀孕可以被辞退吗
答:法律主观:一、 试用期 内怀孕可以被辞退吗 1、试用期怀孕 女职工 可以辞退,但是辞退理由必须为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试用期内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企业可以予以辞退。这种辞退不需要提前通知,没有 经济补偿金 。但是企业必须证明员工确实存在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形。这个要求是对所有员工的统一要求,对...

工作一年怀孕了被公司辞退怎么赔偿
答:法律分析: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不满一年,超过六个月的按照一个月补偿金发放。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

员工刚入职就怀孕了辞退赔偿
答:员工刚入职就怀孕了辞退需要赔偿。职工怀孕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双倍支付经济补偿金(5个月工资),此外,还应支付生育津贴,生育费用(含: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用人单位已缴纳生育保险的有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辞退赔偿标准: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员工入职未满一年怀孕可以辞退吗
答:法律主观:不可以。员工入职未满一年怀孕,公司不能辞退员工。但若能有直接证据证明该员工在工作期间严重失职,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并且在调岗培训后仍无法胜任工作,可以依法进行辞退,但不能以其怀孕为由,将其辞退。若一定要在其怀孕期间辞退,是需要进行经济赔偿的。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

员工入职未满一年怀孕可以辞退吗
答:员工入职未满一年怀孕,公司不可将其辞退。但若能有直接证据证明该员工在工作期间严重失职,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并且在调岗培训后仍无法胜任工作,可以依法进行辞退,但不能以其怀孕为由,将其辞退。若一定要在其怀孕期间辞退,是需要进行经济赔偿的。法律依据:按照《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和《劳动法》的...

在公司上班不满一年超过半年,公司新装修刚搬进去,发现怀孕了老板劝退...
答:老板劝退还没有辞退,如果单位解除,您要保留好相应的证据,最好能拿到书面的证据。因孕期通常单位没有解除权,您可以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支付赔偿金。

女职工入职就怀孕,公司能解雇吗?
答:陈女士认为自己被单位故意辞退的原因是她在入职后1个月查出怀孕,因此将公司告上了法庭。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单位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陈女士在试用期内考核不合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等情况而辞退、予以裁减或者降低其工资待遇、福利待遇、单方面与其解除劳动...

试用期怀孕公司能辞退员工吗
答:一、试用期内怀孕公司辞退员工是否合法1、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即使劳动者怀孕了,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是属于合法的行为,但需要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

入职不满一年怀孕被辞退
答:入职不满一年怀孕被辞退,孕期间公司是不允许开除孕妇的。为了保护女职工的权益,国家法律规定,女职工怀孕、哺乳的,用人单位不得辞退。如果入职不满一年怀孕被辞退也应该怎么办呢? 入职不满一年怀孕被辞退1 员工入职未满一年怀孕可以辞退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在试用期中,劳动者有如下情形,用人单...

私人企业怀孕期间开除员工
答:法律分析:女职工正式入职后怀孕期间是不能被辞退的。但如果试用期怀孕女职工是可以辞退的,但是辞退理由必须为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 试用期内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企业可以予以辞退。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