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运用比的例子

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一、《诗经》中的赋《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朱熹《诗集传》:赋也。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二、《诗经》中的比兴《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郑玄《毛诗笺》: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所说(悦)女之容体也。三,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作用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比分为比喻和比拟。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怅之情。兴在这里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诗中的兴没有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与下文也没有什么联系。例如,《黄鸟》的“交交黄鸟,止于棘,止于楚,止于桑。与下文的子车家的三个儿子为秦穆公殉葬没有联系,兴就起到了提示、渲染一种气氛,帮我们完成从日常生活到诗歌欣赏的过度作用。人们常常把比、兴两种表现手法截然分开,在研究中我们认为,比兴两种表现手法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诗中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现象来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由叶子的鲜嫩而至的枯黄,来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至的痛苦,这里的兴就具有了比的作用。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扩展资料:

诗经的社会功用

1、作为学乐、诵诗的教本。

2、作为宴享、祭祀时的仪礼歌辞。

3、在外交场合或言谈应对时作为称引的工具,以此表情达意。

诗经的价值

从历史价值角度言,《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赋比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一、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卫风·硕人》

译文: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

二、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卫风·氓》

译文: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桑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唉那些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

三、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小雅·斯干》

译文:宫殿宏大庄严如人之高竦,规制严整如急矢向上直冲,飞檐造型如大鸟振翅翱翔,色彩斑斓远看如锦鸡飞腾。这就是咱君主听政的王宫!

四、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邶风·柏舟》

译文: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五、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王凤·黍离》

译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

《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1、《诗经》经常把常见器物比作人

《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用玉比作贤人。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2、《诗经》还经常把动物比作人

《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鹊巢鸠占比喻女子嫁入夫家。(落果比喻女人婚嫁。准确地讲,是广东人所说的"恨嫁")心态。

译文:

喜鹊筑成巢,鸤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喜鹊筑成巢,鸤鸠占有它。这人要出嫁,车队送走她。喜鹊筑成巢,鸤鸠住满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成全她。

3、《诗经》还经常用植物比作人

《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唐,用棣花比作美女。

译文:

怎么那样的秾艳,如同棠棣的花朵。怎么那样的齐整庄重,那是王姬的车队。怎么那样的秾艳,如同桃李的花朵。那是周平王的孙女,齐襄公的公子。怎么才能去钓鱼,要将鱼线安装好。那是齐襄公的公子,周平王的孙女。

比的运用手法在诗经中的作用

《诗经》中用作“比”的词语数不胜数,上述只是用个性鲜明的诗来做例子。这种手法的巧妙运用,让人们读此诗时,感到通俗易懂,却意蕴深长,能让人们觉得此诗值得细细品味,也能让人们更加热爱传统文化。时至今日,在给小孩子取名时,还流传着一句话:女诗经,男楚词。

可见,《诗经》在汉人心目中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诗经》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因为《诗经》中的比运用得相当恰当,易于理解,便于运用,所以很多人都看《诗经》来学习写作,都用《诗经》中的词语来给小孩子起名字。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诗经的文学意义

关于“赋、比、兴”的研究,除了穿凿说诗的消极影响外,它的积极意义是:通过长期地研究和探讨,不仅认识到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方法各自的特点,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且认识到广博的生活阅历、真挚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现等等对于它们的重要性,以及意余言外的浓郁诗味对于读者产生强烈美感的重要性。

这样,就使得关于“赋、比、兴”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方法在理论上的认识日趋深刻和完善,在创作中的表现和运用日趋丰富和完美。这些对于创作规律的认识,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




《诗经》中比的运用也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豳风·鸱鸮》、《魏风·硕鼠》 、
《小雅·鹤鸣》,独具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多 彩。《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
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分别以柔嫩的白茅芽、冻结的油脂、白色长身的天牛幼虫、白而
整齐的瓠子、宽额的螓虫、蚕蛾的触须来比喻美人的手指、肌肤、脖颈、牙齿、额头、眉毛,形象细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两句动态描写,又把这幅美人图变得生动鲜活。《召南·野有死麕》则不从局部比喻,而以“有女如玉”作比,使人由少女的 美貌温柔联
想到美玉的洁白、温润。以具体的动作和事物来比拟难言的情感和独具特征的事物,在《诗经》中也很常见。“中心如
醉”、“中心 如噎”(《王风·黍离》),以“醉”、“噎”比喻难以形容的忧思;“巧言如簧”(《小雅 ·巧言》)、“其 甘如荠
”(《邶风 ·谷风》),“巧言”、“甘”这些不易描 摹的情态,表现为形象具体的“簧”、“荠”。总之,《诗经》 中大量用比,表
明诗人 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

结合《诗经》中的具体作品,分析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答:总结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作品运用了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通过赋的描写、比的对比和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诗经》中的作品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答: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魏风·硕鼠》《小雅·鹤鸣》,独具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毛诗正义》引)他把“比兴”的手法和外在世界的物象联系起来,认为“...

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答: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运用的例子:1、赋是直铺陈叙述,是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2、比是“以彼物比此物”,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的《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

请以《氓》为例,阐述《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答:比兴: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氓》中比兴手法诗句: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主人公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的浓厚,以斑鸠贪食桑葚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既“比”又“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假如一个女子贪恋情爱,...

如何区分比兴手法,以《诗经》中具体诗歌为例。
答:《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最后,来说说赋 “...

请举出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诗句各三个。我要具体句子,不要其它废话。_百...
答:1、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2、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3、兴: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举例分析并对比诗经和楚辞作品中的比兴手法和象征手法?
答:其实,在看了上述的一些例句之后,对于《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运用,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首先就是比、兴所用之物相当广泛,从动物如鼠到植物如竹松再到自然景观如日月风雨冰,大凡能见之物,都成为诗人们用来进行比兴的材料。其次,诗经毕竟大多是普通劳动人们所歌所咏,所以,诗经中的比兴所用之物...

诗经《氓》中使用的对比手法有哪些,简单评析作用?
答:对比的表现手法 这是由于现实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其形式有二:1.句法对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子耽也,不可说也”。这是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兮”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

比兴手法的例子
答:比兴手法的例子:《卫风·硕人》中,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和”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三句都以桃花起兴。比兴手法的例子有哪些 1...

《诗经,卫风,氓》中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是哪些
答:“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兴”即起兴,是借助他物作开端,以引出所咏的内容。“他物”对于所咏之辞具有暗示、象征意义。《卫风·氓》的第三、四章成功地运用了兴中兼比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本诗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写...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