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不准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是怎么回事?

~

教育部有关司局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全面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毕业生可登录学信网学信档案板块,核实高校填报的本人毕业去向。

此外,通知要求各高校:

1、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

2、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

3、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

4、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扩展资料:

就业协议的重要作用:

协议书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建立就业关系的正式凭证,也是毕业生毕业后到人事、教育等部门办理就业报到手续的必备材料之一,因此,毕业生必须妥善保管。

就业协议书是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订立的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实质上是劳动合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求职最终签署的合约具有法律效力,因此签约一定要慎重,同时协议书的填写更加不可忽视。

三方协议一旦签署,就意味着大学生第一份工作就基本确定,因此,应届毕业生要特别注意签约事项。高校就业办一位老师说,大学生签三方协议前,要认真查看用人单位的隶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一般都有人事接收权。

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则需要经过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的审批才能招收职工,协议书上要签署他们的意见才能有效。应届毕业生还要对不同地方人事主管部门的特殊规定有所了解。

参考资料来源:闽南网-教育部:高校不准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



有到了大学生的毕业季了,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毕业生们从此就离开学校而走向了社会大学了。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毕业也就意味着失业。大家都是知道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找工作的确是很难的一件事。而今年的大学生,更是困难,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在今年,发生了罕见的疫情,这导致了很多公司的裁员甚至是倒闭,使得原本就困难重重的毕业生们更加的雪上加霜。

而目前正值就业签约的高峰期,那些关于签约的相关知识,大学生们一定要知道啊,可千万别害了自己!劳动合同需要具备哪些条款?试用期时长有什么具体规定?约定末位淘汰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否合理?等等这些,都是应该在就业之前确定下来的。

在之前,很多大学为了所谓的就业率,用出了各种各样的手段,有的甚至对毕业生说,如果不签订就业协议以及三方协议,那将会得不到毕业证以及学位证什么的,而有的学校,虽然没有明目张胆的说,但是在毕业答辩的时候,总是会偏向已经签订三方协议的学生,而对于没有工作的学生就会象征性地挂那么一两个人。这类似的情况虽然说不是每个学校都这样,但是相信在大学里还是很常见的吧。

相信有不少的学生们都有过被迫签订就业协议的经历,而这个问题,也是被教育部发现了,最近,教育部有关司局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全面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

教育部有关司局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全面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毕业生可登录学信网学信档案板块,核实高校填报的本人毕业去向。此外,通知要求各高校:①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②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③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④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这个规定终于来了,但是很多学生却都已经被“迫害”了。有网友就说了:事实上是中国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应该加强高中毕业后的就业培训与指导,太多岗位高中毕业完全能胜任,现在大学生遍地,就业压力世界第一,大学特别是三流大学,学不到一点有用的东西。

其实这样的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很多大学生出来之后,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并没有学到精髓,而自己出来之后也用不到自己大学的相关知识,都是出来之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相信很多大学生已经被迫签过了,而且甚至有的还被迫签写了 “从没被迫签过就业协议”的文件。这样就保证了所在的学校98%、99%的就业率。而今年这个特殊情况,大家找工作都是问题,相信能签的同学都不会太挑剔。都会签了,假如今年学校还在逼迫大学生们,那就说不过去了。

毕业证、学位证不该和是否就业挂钩。



  大学生在毕业之前会面临找工作,找工作时候,所在学校会给应届毕业生统一发放一份就业协议,签署的这个文件就是就业协议书。

首先,比较正式解释即全称就是:《全国普通高等学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正式确立劳动关系前,经过双向选择,在规定期限内,确立就业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达成滴书面协议,是用人单位确认毕业生相关真实可靠信息和接收毕业生滴重要凭据,也是高校进行毕业生管理编制就业方案以及就业生办理就业落户手续等相关事项滴重要基础。就业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就会自动终止。

其次,学校不是主体,也不是劳动滴见证方,就业协议书对应劳动合同则是上岗毕业生从事何种岗位享受何种待遇等权利和义务重要依据。

最后,就业协议书档案记录人生历程,可以切实保障双方劳资关系,例如保护意外工伤,劳资纠纷,多项福利金等个人利益。就业协议书也是应届毕业生身份标志,对以后的工龄计算非常有优势,有利于户口挂靠落实,只有签订了就业协议书才能办理人事部代理手续,如果手续办理不及时,你后续就会很麻烦。

所以说,就业协议书真的非常之重要,在这里真诚建议应届毕业生尽早与用人单位确立就业关系,同学们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眼光放长远一点,切实维护自己滴合法权益。当然,就业协议书违约后果也非常严重,一经签署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否则违约方应向权利受损方支付协议条款所规定滴违约金,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就业违约为毕业生违约。



四不准就业原则
答:四不准就业原则如下:一、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诱导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三、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四、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为了更好地做好就业统计工作,教育部今年专门召开了会...

高校不准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是怎么回事?
答:1、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2、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3、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4、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四不准原则
答:法律分析:第一个:不准强迫毕业生去签订劳动协议以及就业的协议;第二个:不能对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和自己的毕业证以及学位证或者是说其他的一些证书的发放挂钩;第三个:不能对毕业生的户籍,以及将户籍和毕生的就业协议放在一起谈论;第四个:不准让毕业生进行顶岗实习,或者是说不允许将他们的见习...

高校不得强迫毕业生签约是怎么回事?
答:中组部、人社部等七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的通知》,规范就业协议签订,高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约,或劝说虚假签约。用人单位不得出具虚假用人证明,不得随意毁约,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参与签订不实就业协议。规范招聘市场秩序,依法打击“黑中介”、虚假招聘、就业歧视等...

教育部四不准内容
答:教育部四不准具体内容如下:1、严格执行就业工作“四不准”规定,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确保就业统计数据真实准确;2、建...

就业协议可以不签吗,学校要我们签
答:法律分析:就业协议是以平等自愿为原则,可以不签。就业是一个人的自由,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不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教育部:不准强迫诱导毕业生签就业协议,这一规定可避免哪些问题?_百度...
答:这一规定既避免了毕业生病急乱投医被不法分子利用,也确保了高校对于就业率的真实统计。以往许多高校都会要求毕业生必须签署好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才能发放毕业证、学位证,变相强迫毕业生提供就业证明,这就导致许多原本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同学,不得不选择一些没有保障的企业,甚至有一些不法机构打着给...

七部门发布不得强迫大学生签约,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答:七部门发布不得强迫大学生签约,具体是如何规定的?中共中央组织组织部,人力社会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七个部门发布《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动行动的通知》。具体就是关于,因为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高校毕业生的。求职之路。十分的坎坷。而很多高校学生...

不签三方协议不给毕业证合法吗
答:不合法,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各高校要严格执行“四不准”规定,即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健全就业工作核查机制。要进一步完...

各地各高校严格落实“四不准”是什么?
答:各地各高校严格落实“四不准”即: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同时各地各高校要公布本单位的举报电话或邮箱。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