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
我国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但是,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在总结人类教育实践经验中逐步形成,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朱熹等和古希腊的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罗马的昆体良(公元35—96)等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作出的经验总结,为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日益丰富。一般认为到了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学论》(《GreatDidacticofComenius》)(1632)是教育学产生的标志。而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则是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的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
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的独立性,首先取决于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或者说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
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
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
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
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
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
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
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
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
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着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它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都是教育者。广义上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家庭中的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社会教育中的起到教育作用的人员,自学活动中的个人

3、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广义包括: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身份、不分职业背景,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都成为受教育者

4、终身教育: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5、人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个过程。

6、儿童的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7、遗传决定论: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这一理论夸大了遗传及生理成熟的作用,忽略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
8、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其中最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遗传。

10、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称为….

11、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12、社会本位的儿童观: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力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也得不到保障。
13、人本位儿童观: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所有的各种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等;儿童一出生就既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然而这一时期的儿童观是从理想的人的形象中推导出来的,并未否定儿童对父母的隶属关系,也没把儿童看作是有个性价值的个体存在。
14、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15、自然后果法:卢梭“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16、发现式教学方法: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这个过程就是利用儿童的好奇心,使儿童发挥自己的能力,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从而满足他们发现需要的过程。

教育学名词解释
答: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着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它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2、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都是教育者。广义上...

教育学名词解释
答: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

什么是教育学名词解释
答:教育学名词解释如下: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旨在探索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制度以及教育的社会、历史、心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体和群体,涵盖了从幼儿到成人的各个阶段。教育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学校教育、...

什么是教育学名词解释
答:教育学名词解释如下: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化教育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答: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如下: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2、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期望通过教育活动达到的结果或目标。它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答: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如下: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决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

教育名词解释教育学
答:教育名词解释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教育学名称与起源:从起源上看,英语国家的“pedagogy”、法语国家的“pedagogy”和德语国家的“pedagogik”(教育学)均源于希腊的“pedagogue”(教仆)一词,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19世纪末,英语国家的人们先后用“education” ...

知识名词解释教育学
答:知识名词解释教育学包括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教育者。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

成熟名词解释教育学
答: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但是,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在总结人类教育实践经验中逐步形成,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如孔子、...

教育学名词解释
答:教育学是指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它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教育、教育的目标、过程和效果、教育与社会、教育政策等方面。教育学的核心目标是理解和促进人类发展的过程,为此需要探究教育如何帮助人们实现潜能的最大化、如何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如何为个人和社会提供发展的机会和资源等问题。在研究过程中...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