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知识论述我国目前为什么要构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说明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一简要论析。

  一、唯物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石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角度出发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我们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义有一个总体性把握。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史观以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作为理解人及其活动的出发点,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扑朔迷离现象背后的根本动因,为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

  1.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以人们的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为实践基础的、有着自身一般规律性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自然历史过程”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及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及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所决定的。其中,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有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2.不同民族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特殊性。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唯物史观认为,在通往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由于不同民族国家的实际国情及其所提供的历史条件的特殊性,不同民族国家在具体走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也必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没有一个适合各国情况的绝对统一发展模式。

  3.人的社会主体性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现实的人的感性实践出发,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人的活动而已”,[2]追求人本身的发展是人类全部历史活动的目的。从人的历史活动出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还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类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进而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规律的最终实现者,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因此,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至上性的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价值诉求。

  4.共产主义社会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运用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人类未来社会发展形态提出了伟大构想,提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在共产主义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马克思、恩格斯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描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状态,指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不是物对人的统治而是物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目的服务,社会关系不再作为异己的力量支配人而是置于人们的共同控制之下,人们将在自觉调节的丰富而又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真正意义上的类存在物。

  上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理论基石。在此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一道路的基本内涵则包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底蕴,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

  二、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4]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剥削阶级压迫,中国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由中外反动势力形成的畸形化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群众长期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难以保障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暴力革命成为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佳方式。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观察和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深刻地分析和把握了阻滞近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从根本上解决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一近代中国革命首要的问题,并在组织和发动工农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经过28年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打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人民政权。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尖锐矛盾,并为走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政治条件。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一道持续奋斗、探索创新的结果。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这些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奠基性、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成功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轨道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伟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一道持续奋斗、探索创新的结果。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这些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奠基性、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中国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整个国家实现了由封闭停滞到蓬勃发展的历史性飞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统一起来。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保障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历史主动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党始终不渝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及时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发展权利的保障和拓展是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而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目的,就是保障和拓展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利。这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热情和创造活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不竭动力。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通过改革创新自我完善,焕发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实质和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体制机制上焕发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改革也是创新,创新包含改革。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自觉地把创新作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发展创新文化,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党心民心,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已深深融入广大党员的世界观之中,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已成为广大群众的普遍意识。尽管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也经历过曲折和失误,社会主义的发展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从新旧中国的对比中、从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中、从国内外的对比中深深体会到,我国作为有13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的旗帜。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生机。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宏伟目标,就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和富强,将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道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虽然总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增大。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在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境界。目前,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包括就业、看病、上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在内的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人民内部矛盾处于多发时期,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把促进社会和谐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认社会矛盾,而是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更加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

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环境。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答:唯物史观的原理: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条件。方法论: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

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时期,人民群众通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进步,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时期,人民群众则是打碎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实现社会革命变革的主力军.(3)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又称群众史观.它同历史唯心主义...

唯物史观三个基本原理
答: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3人名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4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

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知识论述我国目前为什么要构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
答: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道路。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论述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体制改革_百度...
答:政治体改制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1、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政治体改制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调整那些不适合生产发展的社会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处理社会关系...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论述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学依据
答:对于规律,我们应掌握和利用他们,而不能蔑视规律,全面推进我国改革,需要以唯物史观来指导我们的方向和道路。3)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决定着。这就要求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纯手打,感觉不太全面,不过也就记着这些了。)

唯物史观的主要理论是什么?
答:历史唯物主义三个主要理论: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通俗地讲,生产力是有目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它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内容?
答:二、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三、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

唯物史观三个基本原理
答:唯物史观三个基本原理是自然界客观性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一、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二、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运用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谈谈对“占领华尔街”运动的...
答:唯物史观:1、无论“占领华尔街”运动会产生如何的结果,它都是一次社会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2、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影响到从事不同生产活动的人们的意识和收入的差距.3、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激化.4、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能动的决定的一部分、一个方面的体现.政治经济学:1、剩余价值的生产...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