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例题和讲解!最好带图

我要几道初中物理电学的计算和画图题最好要有答案。~

你好 我也是 初三的 电路图 确实有点难度呢 推导公式很重要的 计算公式好多哦 功(J) 功率(W) W=UIT →W=I2 乘 R 乘 t
我书没带 公式记的不多

画图题 首先要知道判断 是什么电路 判断电路就用 去表法 电流表 先当成导线 电压表 去掉 周围的线 先取消
至于怎么连线之类的 你按照电路图的连接顺序多看几遍 按照电路图的连接位置 进行连接就行了

还有些公式很重要
P=FV
机械效率=有用功 除 总功

机械效率=Gh 除 Fs 乘100% → 机械效率=G 除 Fn 乘100%

还有个机械效率 是测 锅什么之类的机械效率 考试常考的公式

机械效率=Q吸 除 Q放 乘100%
Q吸就是真正被锅什么吸收的热量 Q放是 燃料燃烧的热量 但不可能完全被吸收 还有一大部分的热量 被空气吸收 或者其他的吸收了

呵呵 我们都是初三
加油哦~~ 多给你说了很多公式 希望你考个好高中

发我邮箱吧!yzy2340@163.com

(一)电流与电路
1、电荷
(1)正电荷与负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一部分电子而带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得到一部分电子而带负电荷。
(2)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毛发、灰尘或纸屑等轻小物体的性质。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金属箔片张角越大,物体带的电荷越多。
2、电路的组成
(1)电源: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3、电路的状态:通路、断路(开路)、短路
(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
(2)断路:断开的电路。
(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4、电流的方向
(1)规定:物理学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负电荷定向移动,或者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对于一个具体的电路来说,电流方向就是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
(2)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5、导体和绝缘体
(1)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就叫绝缘体。
导体易导电的原因是其内部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而绝缘体内部缺少这种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2)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所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自来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②绝缘体:橡胶、塑料、瓷、玻璃、油、蜡、松香、柏油等。
③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可以成为导体,例如玻璃在温度升高时,其导电能力也逐渐增强。
6、电路元件和电路图
(1)要熟记一些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2)电路图
①使用电路图的目的是为了更简洁、更方便地研究电路。②画电路图的要求: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7、两种连接方式: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两种电路的识别方法:
(1)定义法:如电路中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相连的,此电路就是串联电路,若各元件(用电器)“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接入电路(“首”即为电流的流入端,“尾”即为电流的流出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2)电流流向法: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各用电器回到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电流始终只有一条路径,这些用电器就是串联的,若电流在某处分为几条支路,而每条支路最后汇合在一起回到电流的负极,各支路上的用电器是并联的,这是识别串、并联电路最常用的方法。
(3)拆除法:由于串联电路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分别在自己的支路上工作,它们之间互不影响,所以可分别拆除某个用电器,看其他的能否工作,如果能工作则是并联,反之则是串联。这是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二)电流和电压
1、电流(I)
(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单位:国际单位:A;常用单位:mA、μA。
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3)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①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②两确认:a. 确认所选量程;b. 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③两要:一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④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电压(U)
(1)作用: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
②电路是连通的。
(3)单位:国际单位:V;常用单位:kV、mV、μV。
换算关系: ; ;
(4)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①必须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中;②必须让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三)电阻及滑动变阻器
1、电阻(R)
(1)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是表示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2)单位:国际单位:Ω;常用单位:kΩ、MΩ
换算:1MΩ=1000kΩ;1kΩ=1000Ω

http://www.zhongkao.cn/转为中考设计的很多都有

初中物理电学,例题和讲解!最好带图
答:(2)电流流向法: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各用电器回到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电流始终只有一条路径,这些用电器就是串联的,若电流在某处分为几条支路,而每条支路最后汇合在一起回到电流的负极,各支路上的用电器是并联的,这是识别串、并联电路最常用的方法。(3)拆除法:由于串联电路只有一条路径,...

初中物理电学题,求详细解题思路
答:分析: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时,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出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小值);当电压表示数为3V时,计算出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值),即为阻值范围.「记好这些,这类题就这样做」解答:解: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6A时,R=(U-0.6A×R1)除以0.6A=(4.5V-0.6A×5Ω)除以0.6A=2....

初中电学物理题(图) 求详解过程 好的追加悬赏
答: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9V,∴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U额/I额=9V/1A=9Ω;这时它的额定功率为P=U额×I额=9V×1A=9W。当P实=2.25W<P额时,灯丝的温度比正常工作时温度低。因此此时灯丝的电阻R’<R=9Ω。由于小灯泡两端电压最大为9V,这时滑片P应在a点。R变=0,∴电源电压为9V。当小灯...

初中物理电路题
答:例1 AB与CD是两条相同的带有绝缘外皮的低压输电线,两条线绞合在一起架设在相距2km的甲、乙地之间,由于两导线之间某处的绝缘皮磨损裸露而发生短路,为检测出短路处距甲地的确切位置,检测员在AC端接入电压恒为6V的电源,并用电流表测得电路中的电流为1.25A,若输电线每km电阻为2Ω,试求出短...

初三物理电学(电功电功率)的习题及答案,注;要类型题复制也行,最好答案...
答:1. 关于电功和电功率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电器消耗的电能越多,电功率越大;B. 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C.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越多,电功率越大;D.千瓦时电功的单位,千瓦是电功率的单位。2. 有L1、L2、L3、分别标有“220V 100W”、“110V 100W”、“36V 100W”字样,它们都正常发光时,则[ ...

初三电学物理题(完全看不懂,求具体的解析)
答:L1短路时,则灯L1那部分电阻变为0,那么整个电路中的电阻就减少了,而电源电压不变,则由I=U/R,知I变大。选C,电流表当做导线,电压表表示断路。把b两端断开,a看做导线,可以很明显的考到电路是通的。

初中物理一道题 电学 详解
答:第一种可能:若甲为电流表,乙为电压表,由图可知,L1和L2是并联关系,电表甲实际上是与L1串联的电表,也就是说,甲是测量通过L1的电流的电流表,乙电表实际上是与L1并联的电表,也就是说,乙是测量L1的电压的电压表,由于整个电路是两灯的并联电路,乙也是测量整个电路电压的电压表,所以,乙电表...

初中物理电学 重点例题
答: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电功
答: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电功 篇1 电功 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1、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 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B、“10(20)A”指这个电能...

初中电学物理题
答: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滑片P移到电阻最大位置(最右端),同时合上电键S1、S2、,记下电流表读数:0.75 A;2、断开电键S2,将滑片P移到电阻最小位置(最左端),记下电流表读数: 0.52 A;3、将滑片P移到电阻最大位置,记下电流表读数: 0.30A。由步骤1可知,这时被测电阻Rx被...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