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能有几多愁?恰似雷军一夜白了头

~

“做车真的不容易。”


近日,一张雷军在“两会”期间的采访实拍近照曝光,不难发现,雷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日渐憔悴,甚至两鬓已经出现了白发。米粉们大呼心疼,网友也感慨:造车实在太苦了。其实,从2023年春节和2024年春节雷军的对比照中也可以看出,仅一年的时间,雷军脸上就写着“愁”字。


的确,小米第一款车还未上市,就已经受到了各路品牌的围剿。


网友也为小米SU7捏了一把汗,在心疼雷总的同时,还善意的劝戒雷总:“别打了,外面全是吉利”,或者“小米还没坐上桌,比亚迪掀了桌子”。


所以在回复网友评论时,雷军也坦言:“做车真的不容易。”



能让雷老板发出如此感慨,也反映出了如今汽车行业的竞争之残酷。而伴随着行业的降价风潮,关于小米汽车该如何定价的争论又响彻各大社交媒体平台。


有媒体报道称,“雷军正在憋大招,首批购买小米汽车的车主,如果没有北京牌照,可能会赠送牌照。”但该消息随即便遭到了小米方面的辟谣。


事实上,关于小米汽车的传谣与辟谣,似乎隔一段时间就要上演,但是回归到新能源车行业的现状来说,小米SU7到底该如何定价,已然成为了决定小米汽车能否出好第一张牌的关键因素。



“围剿”小米?



小米价格还未出,但新一轮的价格战已经开始。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龙年伊始,随着比亚迪打响了价格战的第一枪,包括特斯拉、北京现代、上汽大众、哪吒、零跑、智己、飞凡、奇瑞、长安、吉利、小鹏、问界、埃安、启辰等十余家新能源和燃油车品牌跟进。


“今年开年以来,市场情况不太友好,行业非常‘卷’,不仅有传统车企、新势力,还有科技公司加入价格战。”车企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市场会前所未有地“卷”,所以今年一开始就要铆足劲去干,准备好“弹药”。


显而易见,这个科技公司就是小米汽车,毕竟小米的优势在哪,大家其实心知肚明,想要“围剿”小米其实也不难理解。



所以越来越多的友商将小米视为潜在对手,最近吉利就在15-30万元级的价格段布局了多款车型,与小米SU7的价格带高度重合。


例如,2023年12月上市的极氪007,售价20.99万-29.99万元;2024年1月上市的吉利银河E8,售价17.58万-22.88万元;2月27日上市的极氪001改款,售价26.9万-32.9万元。


这些吉利旗下的中大型电动轿车,市场定位与小米SU7大致相同。它们都主打运动操控、人机交互和智能驾驶等卖点,与小米SU7非常相似。



其实并非友商刻意在针对小米,正如媒体评论所言,小米SU7所在的价格区间,即20到30万元的市场,的确是目前新能源市场最内卷、最残酷的战场。


在这个价格区间内除了吉利旗下多款车型外,包括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车型,如特斯拉的Model 3、比亚迪的汉和海豹、小鹏 P7等。此外,还有如阿维塔12、智界S7、星纪元ES等一些新玩家。


之所以竞争激烈,主要是这个细分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依旧不高。在这个价格区间,合资品牌壁垒仍然很强,三年来仍然保持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同时产销增长依旧较快,更是单车利润较高的细分市场。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级轿车销量排行榜上,丰田凯美瑞和本田雅阁占据B级车市场前两位。在前十名中,仅有特斯拉Model3和比亚迪海豹是新能源车型,其余八款均为传统燃油车,显示出新能源在中级车领域的市场渗透率尚待提升。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该细分市场对汽车品牌的提升具有标杆意义。如果一款中级车每月销量能够稳定在5,000辆以上,则代表该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处于主流区间,否则该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将被削弱。


所以小米的第一款车必须要进入如此竞争激烈的细分市场,也就能够理解了。



谁会给小米留出机会?



雷军在去年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表示,他的目标是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使小米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


但造车之难,雷总已经在各路造车的英雄好汉身上看到了一个大概。


人去楼空关店停产的威马汽车、欠薪的爱驰汽车、被冻结资产的天际汽车等倒在了决赛前夜,奇点汽车、雷丁汽车进入破产程序,销量欠佳、融资不畅、拖欠货款、宣布停工的高合汽车正在缓慢死亡。


所以即使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歌猛进,但赔本赚吆喝是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真实生存状态。



以理想汽车为例,尽管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其营收净利双增长,但业绩增长背后仍有隐忧。不难发现目前理想汽车面临研发占比下滑等问题,主要是由于理想汽车MEGA等其他纯电车型的上市,这些新车型的推出将增加其成本、营销费用等支出。


与此同时,随着华为等互联网公司纷纷下场造车,新能源汽车的战争愈演愈烈,也已成为其面临的挑战。另外,想要押注纯电模式,但MEGA在上市后不仅订单下滑还伴随大量恶评,理想在今年挑战“全年交付80万辆的销量目标”恐打上问号。


相比理想汽车2023年财报盈利过百亿元,蔚来在3月5日公布的财报就显得更为刺眼。2023年,蔚来全年净亏207.2亿元,较2022年净亏损144.37亿,增加43.5%。



至于刚刚过去的2月,蔚来虽然在新势力交付排名中上升一位、时隔5个月重回榜单前三,但月交付8,132辆的成绩,不但与前两名相去甚远,而且同环比降幅分别达到33.11%和19.12%。


与理想汽车、蔚来并称“蔚小理”的小鹏汽车,去年10~12月还能排在榜单2、3位,但进入2024却遭遇“开门黑”,连续两个月排名垫底,大有彻底掉队之势。虽然小鹏汽车在今年前两月累计交付12,795辆,同比上涨近14%,但与另外5家造车新势力相比,数量上的差距已被拉开。


销量萎靡,业绩不佳,已导致小鹏汽车股价在2022年下半年遭遇重挫之后,再次陷入低谷。



小鹏汽车CEO、董事长何小鹏在谈到“小鹏汽车2月份销量仅有4,000多辆、是否能完成28万辆年销量目标”的话题时称希望上半年保持每个月同比增长百分之几十的增速,下半年同比增长超过100%。


“你说市场变化对我们有没有影响?有,怎么可能会没有困难?没困难就是不卷了。”


何小鹏还把这种“难”传递给了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我们有过很多交流,我觉得压力不大也是不可能的。小米有小米的优势,雷总把小米的优势用好,就大有机会。”


雷总能不能把小米的优势在汽车上用好?



"让雷军学学"



在手机领域,小米的精髓是性价比。


2010年,当年刚成立的小米公司打出广告语: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这台手机随后凭借着1999元的价格在市场上获得了极高的人气。所以当小米公司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公众普遍猜测小米会延续其在手机领域的策略,努力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台车。


所以,如果小米能够利用好供应链整合能力、品牌影响力,以及包括电驱、电池到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也许的确能够为汽车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所以还是要回到关于小米SU7的价格上。



自从友商们上市了“加量不加价”的一系列产品后,“让雷军学学”这句话就成为众多网友评论小米汽车和雷军的统一语言。在他们看来,与其说这句话说是调侃,还不如说表达了对小米汽车的着急。


毕竟时隔小米造车1000天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彻底变化。据工信部公布信息,2023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新车销量渗透率达到31.6%。


新能源汽车头把交椅的比亚迪,在2023年的销量达到300万辆,规模效应已经生效。而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新能源汽车开发周期、迭代升级时间的大幅缩减,汽车产品渐渐透露出消费电子的属性。因此,每一年、甚至每一个季度的技术发展和迭代趋势,都会淘汰一批产品。



市场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决策的执行速度。小米如何与已经量产交付,成本平摊下来的对手竞争?但让小米汽车的品牌“去性价比”和冲击高端,这点雷军已经多次重申。


所以网友起哄“9.99 万元交个朋友”时,雷军彼时斩钉截铁地表态“9.99万元和14.99万元没有可能,定价会贵一些,19.99万元也别想了。”但考虑到小米SU7的产品力,业内普遍认为小米SU7的最终售价应该会落到20-30万元之间,并且分为低中高三档版本。


最新的一则消息称,小米汽车将在3月28日实现首车上市,4月交付,预计一季度整车产量约为 2,000辆,产值4亿元。今年年初,有消息称小米宣布未来超5年亏损的准备。



不可否认,外界对小米汽车的关注度依旧高涨。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Businesscars,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造车能有几多愁?恰似雷军一夜白了头
答:米粉们大呼心疼,网友也感慨:造车实在太苦了。其实,从2023年春节和2024年春节雷军的对比照中也可以看出,仅一年的时间,雷军脸上就写着“愁”字。 的确,小米第一款车还未上市,就已经受到了各路品牌的围剿。 网友也为小米SU7捏了一把汗,在心疼雷总的同时,还善意的劝戒雷总:“别打了,外面全是吉利”,或者“小...

投入百亿美元,赌上所有声誉造车,雷军最后一次创业暗藏何种隐忧_百度...
答:或许也正因如此,小米才会选择成立全资子公司进军造车。而此前同样官宣造车的百度,则是选择了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且由后者代工生产。当然,小米和雷军并未透露更多有关造车的信息,所以外界尚不可知小米日后究竟是自建工厂还是会采取代工模式。不过,有多家媒体曾报道称,小米将会把 汽车 组装业务外包给...

关于“小米造车”,雷军有太多纠结与惟一关心
答:“我已经做好5-10年的准备 ,并且怀揣着对于造车无比的敬畏进入这段全新的征程。“雷军表示,经常有人会问他压力大不大,但自从他下定决心的这一刻起,就只关心小米能不能做出感动人心的好车。校对:丁晓

小米造车答案即将揭晓 雷军能否一鸣惊人?
答:诸如:“不是帕拉梅拉买不起,而是保时米更有性价比”和“雷军造车,天命所归,雷字带电,军字带车”这样的段子非常多,从这些声音中,能够看出,除了调侃,大家对小米汽车也确实有着极高的期待。

库克妥协、雷军焦虑,跨界造车集体“熄火”?
答:相信雷军在上海车展之后应该也能得出一个结论,如今造车没有一点真本事,是真行不通的。 对此,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也曾隔空喊话:“浪费50亿、100亿都不算什么,关键是浪费三年时间。新能源汽车企业能活下来靠的是核心竞争力、精准的战略和快速决策的机制。” 2023年,汽车市场都将大变天,很难想象2024年诞生的小米汽车能...

雷军的造车梦进行的如何了?
答:不同于其他车企的新车预售或上市发布会,雷军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策略。他借鉴了王传福的做法,先召开一场纯技术发布会。3个小时的发布会,引起不少数码圈、汽车圈的朋友关注。毕竟小米这个品牌,从手机端建立起的品牌价值,再到跳转到汽车行业孤军奋战,确实是一步反差极大的跨越。从雷军宣布造车距今已...

学霸雷军造车交卷
答:新造车运动历经十年,将每一位经历了互联网创富神话的创业家悉数卷入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滚滚浪潮。而雷军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大佬中唯一一位亲身下场造车的人。01.数着日子追赶全球第一的小米造车 在2023年仅剩三天之际,在北京的冬日午后,学霸雷军站在国家会议中心立下了一个谦卑并敬畏...

晒千亿家底要赌一把,雷军哽咽:造车是我创业的最后一战
答:对此,雷军一开始是非常抗拒的。因为小米好不容易将手机业务做到今天,好不容易成为世界第三,而这场仗还没有打完,造车可能会带来更大风险。 而在这样抗拒情绪下,小米从2021年1月15日小米开始认真调研造车。 在造车这件事上,小米在75天之内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

雷布斯很忙——小米造车的全部逻辑,就藏在雷军的行程中
答:现在轮到造车了,如果将来不在造车上赚钱,同一逻辑下,小米亦能在 汽车 行业的其它细分领域赚钱:小米手机能做到的,小米 汽车 也有机会。 根据36氪鲸准公布的数据,2013年之前,雷军只投资过两家和 汽车 有关的企业,一家是做锂电池的珠海冠宇集团,一家是 汽车 电商车品汇,但在拜访埃隆·马斯克之后,雷军带着顺为...

造车资质仍未证实,雷军梦想的小米造车之路还有多少坎坷?
答: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政策上的收缩,使得想要跨界造车的车企越来越难以进入到市场当中,不少想要跨界造车的企业纷纷因为资质的原因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当中,这也使得小米的造车之路愈发受到广大米粉的关注。自雷军宣布要进军汽车市场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两年之久,小米的造车之路似乎也一直在有条不絮的...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