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高晓声《李顺大造屋》中李顺大的人物形象分析 急!!!!!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中李顺大的人物形象是?~

《李顺大造屋》高晓声的作品。
小说讲述李顺大,陈家村的一个穷苦人,身世当然非常凄苦。解放以后,分了土地,但没有房子,所以,他下定决心,把造三间屋作为奋斗的目标。可这样看似简单的目标,要他用近3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1951年土地改革,李顺大28岁,立愿以“三年薄粥,买一头黄牛的精神”,造三间屋,终于在1957年底,买到了能够造三间屋的砖瓦材料,但他万没有想到的是,1958年全部归公。1962年至1965年,李顺大攒够了217元,是他预算的造屋费用,却被文革运动中一个腰插手枪、手举“红宝书”的造反派头头,全部抢去。1977年,在新走马上任的老书记的帮助下,李顺大圆了造屋梦。
高晓声(1928——1999年),江苏武进人。50年代开始创作,已出版《李顺大造屋》、《七九小说集》、《高晓声八一小说集》、《陈奂生》、《觅》、《新娘没有来》等小说集与长篇小说《青天在上》、《陈奂生上城出国记》。
1934年9月至1949年5月,先后就读于武进郑陆桥小学,江阴澄西中学,武进鉴明中学,上海江湾私立上海法学院经济学系。1949年6月赴无锡惠山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学习。1950年5月至1952年6月,在苏南文联从事编辑和创作工作;1952年7月至1957年4月,先后在苏南文化局和江苏省文化局任文化科员;1957年5月,进江苏省文联创作组,专事文学创作。 1957年6月,因参与筹组“探求者”文学月刊社,被打成“反党小集团”成员,同年12月被错划成右派分子,遭公开点名批判,并被处理回原籍武进农村老家。“文革” 中又受冲击和审查。直到1979年4月,彻底甄别、平反,并于11月回江苏省作家协会创作组重新从事文学创作。高晓声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和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组组长,是江苏最早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作家之一。 1999年7月6日晨6时30分,高晓声因患肺性脑病在无锡逝世,享年71岁。
高晓声檀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在新时期文苑独树一帜。 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等)反映农民陈奂生的人生历程。“上城”为其生活带来转机,“包产”使他找到归宿,“出国”则标志着他走向成熟。从这个人物的“人生三部曲”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广大农民艰难行进的身影。被视为是农村题材反思、改革小说的代表人物。迄今已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创作谈等专集和选集30部。部分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其中英、日、德、荷四种文字有专集。

李顺大在十年浩劫中受尽了磨难,但是,当探究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浩劫时,不禁想起像李顺大这样的人是否也应该对这一段历史负一点责任。”“本想让读者看完这篇小说之后,能想到:我们的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九亿农民有了足够的觉悟,足够的文化科学知识,足够的现代办事能力,使他们不仅有国家主人翁的思想而且确实有当主人翁的本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四化建设才会迅猛前进。如果我的话不能引导读者去想到这一点,那么,小说的缺陷就是严重的了。”不难看出,高晓声创作《李顺大造屋》的动机主要是在于解剖主人公的灵魂。作者认为,倘若作品不能对主人公灵魂作出成功的深刻剖析、没能引导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灵魂世界,那么,作品就是存在严重缺陷的失败之作。小说《李顺大造屋》从表层上看,写的是李顺大历尽坎坷,用近30年的时间最后建成三间普通房屋的辛酸故事,以此尖锐地揭露了“左”倾错误对农民命运所造成的深重灾难,但从更深层来看,小说的巨大成功与高超之处却在于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李顺大身上那种逆来顺受的奴性意识及其主人翁精神严重匮乏的“跟跟派”的思想。高晓声复出文坛一执笔,便毫不犹豫地将创作动机定格在对人物灵魂的审视上

小说第一第二部分,小说以平实、质朴的语言讲述李顺大解放前不幸的遭遇,虽然也不乏灵动的幽默。造房子是李顺大的人生重要目的,所以“在他看来,搞社会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主要也是造房子。”对农民心目的共产主义进行善意、温和的讽刺。李顺大一家近乎苛刻般的节俭持家,虽有些许夸张,却比较符合中国农民的思想实际,而高晓声对于李顺大的性格刻画无疑是善意的、温情的。可是从文章的第三部分开始,也就是李顺大“跨进了1958年”,坐着忽然从这里开始淋漓尽致地讽刺。“有一夜李顺大一觉醒来,忽然听说天下已经大同,再不分你的我的了。”李顺大自玩味,捐出心血换来的建筑材料,却不料结果是:“后来是没有本钱再玩下去了,才回过头来重新搞社会主义。自家人拆烂污,说多了也没意思。”坐着的笔头俨然只对准时代和政治,而以“没有本钱玩下去”的调侃句子来描述政治事件,叙述笔调一转而为玩世不恭,故意消解一切郑重其事的叙述。小说让我们感觉到了农民李顺大成了知识分子高晓声的化身,在小说中表示了对生活的不满。高晓声《李顺大造屋》的叙述笔调在文本前后呈现出相去甚远的区别。这似乎表明他对农民“国民性”批判的立意尚有些犹豫不定,以至于最后李顺大成了知识分子和农民身份的合成体,从而作者借此表达对时代的悲叹和无奈。
【高晓声笔下中国农民的性格特点】课本上的评论体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善良而正直,无锋无芒,无所专长,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似乎无有足以称道者。她们是一些善于动手不善动口的人,善于劳动不善思索的人;他们老实得受了损失不知道查究,单纯得受到欺骗会无所察觉;他们甘于付出高额的代价换取极低的生活条件,能够忍受超人的苦难去争得少有的欢乐;他们很少幻想,她们最善良务实。他们把根子深埋在现实之中,始终对现实抱着无限的希望,并且总是尽一切努力去实现那种希望。
【从人性上深入探讨】李顺大造屋终于成功了吗?从故事的结尾看,造屋是万事皆备了,甚至于运砖头的“东风”、贿赂之用的香烟,也借到了,看来房子迟早会建成的。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光明”的结尾——好人终有好报。但是作者却使李顺大的心灵并不快乐,反而因贿赂的事不安起来——“有时候半夜醒过来,想起这件事,总要骂自己说:‘唉、呃,我总该变得好些呀!”初看此文时,觉得作者毕竟还是一个人道主义者,所以在故事的结尾也免不了劝人要做好人,然而有了这点说教后,反而减弱了整个小说的反讽力量。但后来重读时却又有一种不同的感受,觉得这个结局还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就这个故事的情况而言,为了造屋,就必须学“乖”一点——不要做傻瓜式的好人——也必须学会贿赂和走后门,李顺大领悟到这套逻辑,还是学“乖”了,所以他心灵上的不安,虽可以说是“好人”的回光返照,但身处此境,又如何能做毫无瑕疵的好人?李顺大言行中尚且烙印着阿Q式的农民痕迹,我们是否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造屋的失败或许是李顺大自己所造成的呢?
【中国农民的劣根性】李顺大为什么要造屋,是不是跟传统有关,或许是为了传宗接代,我们可以试着从这个角度去赏析文章。
奴性、劣根性的表现:受害 ←→ 施害
↓ ↓
人害(祸) 于己(猪舍、住监狱)
【总结】文学不仅是歌颂光明或暴露黑暗,这中两分法太过于肤浅,文学应该更深一层去探讨人性——然而在探讨的过程中,不必带有过分伤感或乐观式的人道主义,也不应该完全为“现实”本身所控制,应该具有一种对现实保持某种程度的距离的艺术观察力,从而批判现实,发人深省。这篇文章,为后来的文学开创了一条道路。

他是一个敢于拼搏、有责任心、有理想的人,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造屋过程中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坎坷,他从未放弃,他勤俭节约,一心想要造三间屋子,为自己儿子娶妻的时候用。

既描写了农民具有的智慧性和创造性的正面,也不放过他们具有的奴性和惰性的负面

没看过,分析不了,对不起!

李顺大造屋的作者
答:《李顺大造屋》的作者是高晓声。《李顺大造屋》是当代作家高晓声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雨花》1979年7月号。小说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翻身农民李顺大立志要用吃三年薄粥,买一头黄牛的精神,造三间属于自己的瓦房。造屋熔铸了李顺大的人生理想,也是他乐观精神和韧性的源泉,他为造屋付出全部劳...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故事梗概或者简介
答:《李顺大造屋》讲述李顺大,陈家村的一个穷苦人,解放以后,分了土地,但没有房子,所以他下定决心,把造三间屋作为奋斗的目标的故事。看似简单的目标,要他用近3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1951年土地改革,李顺大28岁,立愿以“三年薄粥,买一头黄牛的精神”,造三间屋,终于在1957年底,买到了能够...

请教一下高晓声《李顺大造屋》中李顺大的人物形象分析 急!!!_百度...
答:高晓声《李顺大造屋》的叙述笔调在文本前后呈现出相去甚远的区别。这似乎表明他对农民“国民性”批判的立意尚有些犹豫不定,以至于最后李顺大成了知识分子和农民身份的合成体,从而作者借此表达对时代的悲叹和无奈。【高晓声笔下中国农民的性格特点】课本上的评论体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善良而正直...

李顺大造屋的介绍
答:《李顺大造屋》是著名作家高晓声农村题材的作品,以李顺大立志要用“吃三年薄粥,买一头黄牛”的精神,造三间屋属于自己的房子的经历,阐述了盖这栋房子因为所处社会主义中国的不同时期,而遭遇的不同坎坷。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记录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历程,描述了社会底层人物随波逐流的社会现实。

李顺大造屋人物形象形成原因
答:社会环境。在高晓声的小说中《李顺大造屋》中,李顺大是从旧社会的苦难生活中熬过来的人,勤劳朴实,坚毅执着的形象都来自于社会环境的促使。

李顺大人物分析.中心思想
答:如果我的话不能引导读者去想到这一点,那么,小说的缺陷就是严重的了。”不难看出,高晓声创作《李顺大造屋》的动机主要是在于解剖主人公的灵魂。作者认为,倘若作品不能对主人公灵魂作出成功的深刻剖析、没能引导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灵魂世界,那么,作品就是存在严重缺陷的失败之作。小说《李顺大造屋》...

高晓声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答:高晓声,生于1928年,江苏武进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解约》、《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等。短篇小说系列《陈奂生系列》是他的代表作品,到1991年上,已发表《“漏斗户”主》、(载《钟山》1979年第2期)、《陈奂生上城》(载《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陈奂生转业》(载《雨花》1981年...

《李顺大造屋》"三起两落"简述
答:解放前,农民李顺大连买牛的梦都不敢做,更别说造屋了。解放后,土*改了,李顺大不但敢做造屋的梦,而且付诸行动。但“大跃进”时带来的瞎指挥风、浮夸风和“共*产风”使他的第一次造屋计划搁浅,所有材料被用于大炼钢铁的“共*产”中。当李顺大再次凑齐造屋的钱时,“浩劫”开始了,屋造不...

李顺大造屋的第五章
答:动不动就性命交关。这房子目前是造不成的了,谁知道明天会怎样呢!他为此真有点厌恶。转而又庆幸自己住到村中心的猪舍里来了,如果还孤零零地呆在河边的草屋里、他枕头底下的造屋钱只怕还要遭到盗劫呢。李顺大想得太落后了,在文明的时代里,文明的人是无需使用那野蛮手段的。有一个造反派的头头...

高晓生的代表作
答:高晓声(1928——1999年),江苏武进人。50年代开始创作,已出版《李顺大造屋》、《七九小说集》、《高晓声八一小说集》、《陈奂生》、《觅》、《新娘没有来》等小说集与长篇小说《青天在上》、《陈奂生上城出国记》。高晓声檀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