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觉知的觉知(连载8)——自然状态

~ 觉知是我们最基本的体验;也就是说,觉知是觉知最基本的体验。在觉知认知客体化体验之前,他认知着他自己。

为了认知看似不同于他自己的东西,例如:念头、感受、感觉和感知,觉知必须将其注意力,其认知之光照向远离自己的方向,朝向客体,但他不必为了认知他自己而将其认知之光导向背离自己的方向。

觉知的本质是纯粹认知。他是自我照亮、自我认知、自我觉知的。

在我们自身的存在和对我们自身存在的认知之间没有区别,正如在太阳及其光芒之间没有区别。

觉知仅仅经由做自己而认知他自己。

觉知是如此贴近自己,以至于在他自己与自己之间没有距离,因此,也没有道路存在的余地。任何道路都会是一条从觉知朝向客体的道路。

从觉知到觉知,没有空间、没有距离、没有时间,也因此,没有道路或修行的可能性。如此,对觉知的觉知是一场无修。

由于这个原因,在这场无修之中,没有努力。任何努力都会涉及将头脑导向客体,或试着控制注意力的焦点。

正如拉伸一条橡皮筋会产生一种紧张状态,这状态始终倾向于回归其最初的放松状态,注意力或觉知导向客体也是如此,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张力,它始终倾向于回归其自然平衡状态。

对平静或快乐的渴望,正是回归我们本初的、内在所固有的、放松状态的渴望。

冥想是注意力中张力的放松,随后,觉知回归他自身。这是头脑在觉知之心中的消融,不是头脑导向任何一种客体化体验。

事实上,说觉知“回归”他自身,是一种妥协,因为人相信自己是一个独立自我或有限头脑,如此,他似乎与自己内在所固有的平静——纯粹觉知的本质——切断了联系。对于这样一个人,似乎有一个回归的过程。对于觉知来说,只有认出。

冥想不是我们所做的某件事;而是我们停止做事。因此,它可以被称为自我回归或自我放松(或休息)。

一切远离对我们自身存在之认知的事物,都需要某种活动。思考、感受、行动和感知,都是头脑的活动,尽管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我们都已经如此习惯于这种活动,以至于其本身不再被注意到。

然而,对觉知的觉知——觉知对他自己的觉知——是所存在的唯一真正不费力的体验。其他一切,甚至呼吸或思考都需要能量。

这正是阿什塔夫(Ashtavakra)的意思,他说的是:“对于圣人来说,即使眨眼都太麻烦了。”

***

头脑是活动,通过它且作为它,觉知认知着客体化体验。因此,在觉知对其自身的认知——对觉知的觉知——中,头脑的任何活动都没有必要,或没有头脑活动的余地。

从我们的自我到我们的自我,从觉知到觉知,没有途径。没有道路存在的余地,也因此,没有修行存在的余地,没有修行者或自我从觉知到觉知的旅程。

我们只能练习对表面上不同于觉知之物的认知。事实上,独立自我或小我正是作为觉知及其客体间的活动而存在的。

发光的太阳正是被照亮的太阳。认知的觉知正是被认知的觉知。

冥想存在于觉知及其自身之间。它仅仅是觉知做自己,安住于自己之中,仅仅认知他自己——对觉知的觉知。

所以,《启示录》(the Book of Revelation)第二十二章第十三节中说:“我是阿尔法(Alpha)和欧米茄(Omega);我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我是开始和结束。”

艾略特(T. S. Eliot)在他的诗《小吉丁》(Little Gidding)中提到了同样的领悟,他写道:

我们所谓的开始往往是结束,

而决定结束即是决定开始。

终点正是我们的起点。

在直接道路中,觉知同时是原点、道路和目标。觉知同时是认知主体、认知进程和被认知客体。

觉知就是对觉知的觉知。

意识就是对意识的意识。

认知就是仅仅认知认知本身。

***

对觉知的觉知是冥想的本质。这是唯一不需要引导、专注或控制头脑的冥想形式。

我们无法通过任何修行方式成为我们的本质。通过修行,我们只能变成某种对于我们非本质的东西。

我们可能变成五十岁。我们可能变得疲惫。我们可能变成已婚。我们可能变得孤独。但我们的本质,自我觉知的存在,是先于所有成为的,而且他确实始终存在,尽管他贯穿整个成为的过程,而通常不被注意到。

不过,一旦我们似乎已经成为了独立自我或有限头脑,我们纯粹觉知的本质似乎就丢失、遮蔽或迷失了。因此,从独立自我或短暂、有限觉知的角度来看,似乎必须进行一场修行或踏上一条道路才能再一次找到或认知我们的本我,最重要的是,获得其内在所固有的平静与快乐。

因此,作为对这种信念——即:相信短暂、有限实体或自我的存在——的慈悲让步,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二教导都会鼓励练习冥想,其形式为自我探究或自我臣服。

这一点在不二论的当代表述中往往会被误解。为了顾及痛苦的体验,同时又保持一种表面上开悟的视角,这样一种教导宣称:“所有的痛苦都出现在觉知中,但没有受苦的人存在,因此,没有什么要做的。”

在这样一种说法中,不二教导被使用的方式与客体、物质、活动、头脑的状态和人际关系是一样的,也就是,让表面独立自我从其痛苦中分心。换言之,独立自我挪用了不二教导,并使用它维系自身的虚幻存在。

如果我们在受苦,那么,最好对自己诚实,并探究受苦之人。毕竟,如果我们在受苦,那么,根据定义,我们就在求道。什么都不做,对于认为自己是独立自我的人来说,不是一个选择。

对于这样一个人,只有两种可能:在客体、物质、活动、头脑的状态和人际关系中寻求短暂的解脱,或通过自我质疑或自我探究,在自身之中寻找痛苦的源头,这将自然导向自我安住或自我臣服。

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冥想、自我探究或冥想式祈祷,看起来,至少最初会是一项活动,是作为独立自我的他们可以修行的,然后,只有随着他们的领悟日渐成熟,他们的修行变得完善,自我探究才会让位于自我安住、自我放松或自我臣服。

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会逐渐明晰:冥想是我们的本质,而不是我们所做的事,而独立自我或有限头脑是我们所做的事,不是我们的本质。

***

直到这一点被认出之前,冥想似乎都需要努力,而如果情况是这样的话,只要看似如此,我们就应该做出努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明白:我们无法努力存在或知晓我们的自我——我们只能努力去成为或认知表面上不同于我们自己的东西,而在那一刻,我们的努力会自发地终结。

为了握紧我们的拳头,努力是需要的,但我们的手紧握了一段时间之后,紧握拳头似乎成为了我们手的自然状态,我们将不再注意到需要努力维持它。现在,如果我们要打开我们的手掌,起初,似乎需要我们努力去做到这一点。

仅仅因为紧握拳头似乎成为了手的自然状态,所以,打开手掌才似乎需要努力。一旦领悟到,手的自然状态是开放状态,就会明白,打开手掌不需要新的努力,相反,这是先前没有被注意到的、握紧拳头之努力的放松。

独立自我或小我就像紧握的拳头。正是无限觉知压缩成了表面有限头脑。

我们中大多数人,已经如此习惯于独立自我中所固有的紧张,以至于我们相信并感觉到这是我们的自然状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我们必须做出努力才能作为觉知,认知并安住于觉知之中。

然而,一旦我们纯粹觉知的真实本质变得显而易见,我们会认识到,回归他或安住于那里,不需要努力。事实上,我们会对微妙的努力变得敏感,即:头脑为了维系独立存在自我的幻相,而始终持续不断做出的努力。

作为对于这份领悟的必然推论,保持对觉知的持续认知,越来越成为我们的自然状态,直到冥想和生活之间不再有区别。

对觉知的觉知(连载8)——自然状态
答:因此,在觉知对其自身的认知——对觉知的觉知——中,头脑的任何活动都没有必要,或没有头脑活动的余地。从我们的自我到我们的自我,从觉知到觉知,没有途径。没有道路存在的余地,也因此,没有修行存在的余地,没有修行者或自我从觉知到觉知的旅程。我们只能练习对表面上不同于觉知之物的认知。事实上,独立自我或小我正...

什么是觉知?
答:“觉知”是禅修的概念,包括觉与知,觉是一个感(感触、触碰)的过程,知是一个应(收受)的结果,就如同触电的“觉”是接触的方式,“知”是麻木反应。所谓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感官都是“觉”的感知器官。觉知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某物有所认识或有所意识的内部主观状态。自我觉知是个体...

什么是觉知?
答:作者:克里希那穆提节选自《最初的和最终的自由·论觉知》如果没有要改善、改变、称为不是现在的你的欲望,你就不会检查自己。这是内省再明显不过的理由。我生气,所以我内省检查自己,为的是摆脱愤怒或缓和或改变愤怒。凡是有内省的地方,也就是有改善或改变自我的回应、反应的欲望的地方,总是有一...

觉知的探源释义
答:说佛陀话觉知佛:佛,全称为“佛陀耶”,佛(觉)、陀(悟)、耶(了)三个字即:觉(觉知)、悟(领会)、了(圆满)三层意思,有三个境界:自觉(格物致知)、觉他(觉知利生)、觉行圆满(知行合一)。菩萨:菩萨全称为“菩提萨埵”。“菩提”意即是自觉、自行、自化,“萨埵”意即是觉众...

什么是觉知?如何觉知
答:觉知的特性 成对性:由于身体的有限性和只会进化,人体的觉知都是成对出现的,呼吸时是有入必有出经行时是有右必有左等。对觉知的培养是一切正法的根本着手处,它是判定法之邪正的尺度和标准。觉知,包括觉与知,“觉”是一个感(感触、触碰)的过程,知是一个应(收受)的果报,就如同触电的“...

觉知的意思
答:觉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考等活动,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和了解。觉知是人类智慧和意识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们认识自我、理解世界、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基础。首先,觉知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来获得信息,这需要我们的感官系统来接收和处理外界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觉知是什么意思?
答:“觉知”是禅修的概念,包括觉与知,觉是一个感(感触、触碰)的过程,知是一个应(收受)的结果,所谓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感官都是“觉”的感知器官。觉知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某物有所认识或有所意识的内部主观状态。自我觉知是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比如说,“我在走路...

什么是自我觉知
答:自我觉知就是‘觉照’的意思。 就是你做的每一件事自己都能清楚的观照,就是相当于都“2个你”觉照就是负责监督你的每一个行为举止,又称之为“照心”照出你内心善与恶。 这个照心一般都是修行的人必须拥有的,比如持戒,就是要用照心观照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是否有破戒。 所以自我觉知就是非常清楚的知道你在做...

自然的觉知
答:是觉知自己在觉知,不是你在知道,是知道自己在知道。任何用力的觉知或有意识的知道,都是在自然的觉知或知道的基础上生起的额外的东西,它们像花朵一样必将凋落,因为它们是无根之花。/ 在生命中,来来去去的都是客人,注意到那些有能量的客人,注意到那些有能力的客人,只是注意到,不必对它们多做...

武志红心理学第八章【觉知】
答:武志红心理学第八章,觉知【觉知是最大的容器】 1. 有妄想的人,常常是在这个妄想上失去了现实检验能力,但其他方面他们心智正常。比如男人怀疑老婆出轨但不检验。 例如被迫害妄想症,觉得身边的人和世界都是巨大的坏网。 因为孝道的原因有些男人会把对母亲的愤怒转移到老婆身上。 2. 歇斯底里症又称为癔症。 癔症...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