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觉知方法口诀

~

觉知的方法是随时随地回光返照当下的心念!

第一:在刚刚开始时,多在静中观察,时间不用长,每次5到10分钟,一天多次,若忙,记得随时停下来,发呆,观念头片刻。观察时,任念头生生灭灭,只是一味耐心观照,不取,不舍,不即,不离,不跟随,也不舍弃,随着觉知力的提高,念头就无法再控制你,而你就可以游刃有余。

第二,无论行住坐卧,常常提起觉知,念头才起,立刻觉察,念头如雪,觉知如火,雪遇火即融,佛说:“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这个“圆照”,就是觉知!

所以,想要彻悟觉性,唯有觉知一法,除此,更无别法,这是《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之“照见”一法,也是《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生心”一法!

若日久用功,则可以渐渐体会到万法本来圆满光明清净,新的一元信念就会被重新植入,换掉以前的信念,信念一转,生命的体验皆转!



清楚的觉知每一个起心动念
答:1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一袭可爱风1718 2022-10-30 · TA获得超过317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我们在打禅七的时候,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自我的清醒和觉知,让当下这一念能够清明地呈现在每一个当下。行香的...

中年人,你要保持五种觉知
答:三、保持欲望觉知,审视决策。 我们什么都想要,我们什么都得做,毫无头绪,这时焦虑就占据了我们大脑的大部分空间,也就是我们的心智带宽。当我们的大脑中存在大量任务和念头的时候,行动力是最弱的。所以需要保持对欲望的觉知,清理我们大脑的缓存,把这些想法和任务从大脑中搬离出来,最有效的方法,就...

保持觉知,成为自己的主人
答:于是主动的放下、主动做出新的选择,便不需要由意外来逼迫我们行动了,也因此就把生命的主控权放在自己手里了。觉知力的课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生活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觉知,并不断去操练自己的觉知力,做自己生命的主人。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edc1452b34d ...

保持正念:对自己和生活保持觉察力
答:我们常说保持正念,到底什么是正念,我一直在思索和实践,直到今天,我才有了更加清晰的概念,我所理解的正念就是保持内在觉醒,保持外在观察,沉浸其中并拥有客观视角,对自己和对生活始终保持觉察力。内在觉察 对自身的思想保持觉知,能够清晰的明白自己的想法,能够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对自身的...

佛教中左手在下右手叠在上放在腹前属什么意思
答:这是释迦五印中的禅定印,是保持内心觉知的重要方式,也是佛门中重要礼仪,我们佛弟子通常叫“抄手”或“结印”,站立则双脚不丁不八,行走时则稳健威仪,还有时刻保持觉知的意思,因为在佛教中,行住坐卧皆为禅。

如何通过觉知动作来培养觉知力
答:觉知的物件甚多,例如动作、感受、呼吸、景物、身体、心念,等等。它们都可以用来培养觉知力,截断妄想。但其中以觉知动作最为容易——只要不忘记即可,所以前行一开始,是以觉知动作来培养觉知力。 觉知动作,就是清楚地到觉知动作的进行和动作所引起的感受。例如行走时,觉知到脚的执行以及脚底与地面接触时的感受;洗脸时,...

保持觉知
答:我所感受到的觉知是指肌肉上的觉知。瑜伽里有很多诸如“上臂外旋,小腿内旋”之类的说法,才练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怎么发力,只能依样画瓢,几次下来后,慢慢能体会到每个动作的发力点,也就是所谓的肌肉觉知。其实,生活中除了肌肉觉知,我们很有必要在其他方面也保持觉知,比方说情绪觉知和理智觉知。顾名...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什么意思这些
答:这是禅定时的法门.所谓“念”,指的是我们内心因境、因情等各种不同的状况而浮现出来的念头,这些念头既是入门时的大障碍,也是修成以后的资粮.其次,你要了解什么叫做“觉”,这里特指“觉知”,但是觉知很难解释,师父惯用的方法就是叫我们把手放在背后,五指伸开又合拢,如是数次,然后问我们,为何看不到...

如何培养正念正知?
答:3.行处正知——这里的“行处”是指修定所专注的目标,即业处。在选择有益以及适宜的之后,将禅修的业处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在行走时持续地觉知它。例如在行走时也保持觉知自己的呼吸,而不是在走路时胡思乱想。4.无痴正知——在行走时持续地修观,观照只是一堆名色法在行走,并没有所谓的“我...

修心的诀窍——专注觉察,念起即觉,觉而不随 「自我反省」
答:对每一个念头保持觉知,只是“知道”而不随念头的制约,这是一种正确的直观心念的方式。不论是善念或是其他任何类型的心念,在观照时,对念头只是专注,不取不舍,不迎不拒。如果念头已经引发了情绪,则立刻对情绪进行观照,而不是随着情绪进行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就是觉而不随。 形成这种直观的能力,关键点是心的...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